文档详情

(新课标)高中历史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9.3 百日维新说课稿 新人教版选修1.docx

发布:2024-11-01约3.03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新课标)高中历史第九单元戊戌变法9.3百日维新说课稿新人教版选修1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3课时

教师:

单位: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高中历史第九单元戊戌变法9.3百日维新

2.教学年级和班级:高中一年级(1)班

3.授课时间:2023年5月10日

4.教学时数:1课时

本节课我们将深入学习戊戌变法中的关键时期——百日维新。通过对这一历史事件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维新派的改革思想及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实践,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本节课内容紧密联系新人教版选修1教材,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发展的脉络。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历史资料、历史概念理解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增强学生对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升历史思维。

3.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学会从多角度审视历史事件,形成独立的历史见解。

4.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理解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百日维新的背景、过程及其主要内容。

②百日维新的影响,包括对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改变。

2.教学难点

①理解维新派与保守派之间的政治斗争,以及这种斗争背后的社会矛盾。

②分析百日维新失败的原因,以及这些原因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

③掌握如何从多个角度评价百日维新的历史地位,包括其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和意义。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系统的讲解,使学生掌握百日维新的基本史实和主要改革内容。

2.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百日维新的影响和失败原因,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历史分析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改革措施和事件,帮助学生理解维新变法的复杂性和曲折性。

教学手段:

1.多媒体演示:使用PPT展示百日维新的历史图片和资料,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查询相关历史资料,拓展知识视野。

3.教学软件:运用历史教学软件,模拟历史场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以一段关于戊戌变法的短视频或音频资料作为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简要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并提出问题:“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戊戌变法,那么大家知道戊戌变法中最为关键的时期是什么吗?”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百日维新。

2.讲授新知(20分钟)

首先,通过PPT展示百日维新的背景,包括当时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以及维新派的主张。接着,详细讲解百日维新的过程,包括改革措施的出台、实施及其影响。最后,分析百日维新的失败原因,如守旧势力的阻挠、改革措施的不力等。

具体步骤:

①讲解百日维新的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当时的社会环境。

②通过案例分析法,讲解百日维新的主要改革措施,如废科举、兴学校、设议院等。

③分析百日维新的影响,包括对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改变。

④讲解百日维新的失败原因,引导学生思考改革失败的历史教训。

3.巩固练习(10分钟)

设计一些与百日维新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回答问题。问题可以包括:

①百日维新的主要改革措施有哪些?

②百日维新的失败原因是什么?

③你如何看待百日维新的历史地位?

4.课堂小结(5分钟)

5.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百日维新的短文,内容包括百日维新的背景、过程、影响及失败原因。通过作业,巩固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并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戊戌变法》by赵尔巽:本书详细记载了戊戌变法的全过程,包括变法的背景、经过及其影响,是研究戊戌变法的重要历史文献。

-《晚清七十年》by唐德刚:该书对晚清的政治、经济、文化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其中对戊戌变法的分析具有深刻的洞见。

-《中国近代史》by茅海建:本书以戊戌变法为重要节点,探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对于理解百日维新的历史意义具有重要价值。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研究戊戌变法中的人物,如康有为、梁启超等,了解他们的改革思想和历史贡献。

-探究戊戌变法时期的社会经济状况,分析改革措施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分析戊戌变法失败后,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和变革路径,理解中国近代化的曲折历程。

-比较戊戌变法与日本明治维新的异同,探讨两种改革模式对国家命运的不同影响。

-深入研究戊戌变法期间的文化和思想变革,了解新文化运动的起源和发展。

-通过查阅历史档案和文献,撰写研究论文,探讨百日维新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参观博物馆或历史遗址,实地感受戊戌变法时期的历史氛围,增强对历史的直观认识。

-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