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数据统计分析程序.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数据分析控制程序
文件编号: QP-16
文件版本: B/0
生效日期: 2017年01月10日
页 次: 共 4 页
编 制 审 核 批 准 王成林 余应宗 陈赛焰
1. 目的
收集和分析适当的数据,对质量目标进行统计与分析,以确定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和有效性,并识别可以实施的改进。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各项监视和测量活动及其他相关来源的数据的收集、处理和分析。
3. 术语
4. 职责
4.1品保部负责组织对相关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并针对分析结果采取改进措施。
4.2各部门按规定负责收集、传递、报告相关数据,按规定编制统计报表、及本部门质量管理工作总结,每月5日前报品质部汇总。
4.3各部门定期对质量目标进行统计与分析。
5. 工作程序
5.1收集的数据范围
有关顾客满意及意见方面的数据;
与产品要求有关的数据包括质量特性;
各生产和服务过程参数及产品特性及其内、外变化趋势方面的数据;
与供方有关的信息和采购产品的质量方面的数据等。
5.2数据来源
5.2.1外部信息收集
品保部应定期收集有关行业的法规、政策、产品标准的最新版本、收集政府产品检查部门的检查结果及反馈;
业务部、生产部应收集有关新技术(设备)、市场变化、顾客要求变化及顾客满意、意见方面的信息。
各部门收集到与本公司有关的信息后,应及时通知品质部进行记录,以与本公司有关要求、规定相对比,针对变化采取改进措施。必要时应修订质量体系文件的规定,以满足要求。
5.2.2内部数据收集
内部数据来源以本公司各部门质量信息统计报表的形式予以收集、传递、分析,包括以下方面:
5.2.2.1质量目标的统计管理
全公司质量目标
a) 顾客满意度:
每年由业务部调查后得出统计结论,见《客户服务管理控制程序》。
b) 产品准时交货率
每月由生产计划员依据每天计划达成情况统计,得出准时交货订单数/总订单数×100%
5.2.2.2各部门分解质量目标统计与管理
生产部
a. 成品检验合格批率
每月由品保部对“成品检验报告”进行统计,得出成品送检合格批数量/总送检批数量×100%,即为成品检验合格批率。%
b. 外协进料检验合格率
每月由品保部依据进料检验报告统计,
外协进料检验合格率=外协进料检验合格批数量/外协进料检验总批数×100%
c. 生产计划达成率
每月由生产计划员依据每天计划达成情况统计,得出准时交货订单数/总订单数×100%
d. 因产品交货期问题遭顾客投诉
每月由业务部内务统计一次
e. 原材料进料检验合格率
每月由品保部依据进料检验报告统计
原材料进料检验合格率=原材料进料检验合格批数量/原材料进料检验总批数×100%
f. 收发部发料出错次数
每月由生产部上报,生产部统计员月底统计.
g. 物料准时到货率
物料准时到货率=物料准时到货批数/总进料批数×100%
每月由收发部依据系统统计一次
品质部
a. 因产品质量问题遭客户投诉,退货次数
每月由业务部统计一次
业务部
因产品交付中的质量问题遭客户投诉次数
每月由业务部内务统计一次
行政部
公司人员受训率
公司人员受训率=本季度实际培训人数/应培训人数×100%
每季度由行政部统计一次
5.3数据分析
5.3.1统计技术应用
本公司在以下领域应用统计技术:
a) 业务部对顾客程度监视和测量时,可采用调查表、趋势图;
b) 品保部对不合格品统计分析时,采用排列图、因果图及趋势图;
c) 对产品主要质量特性变化、合格品率变化情况分析时采用控制图或趋势图法;对产品实施监视和测量时采用行业标准规定的抽样方法;
d) 生产部对生产重要过程参数的监视可采用趋势图法。
5.3.2品保部负责根据报表,编制本公司当月《质量目标统计表》,并对其中的数据采用统计技术进行分析,找出本月管理工作中的成绩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在质量例会上予以通报、确认。
5.4统计技术培训
5.4.1品保部统计技术应用方法,视需要对相关过程或岗位的工作人员进行指导或培训,使其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方法,能正确的应用统计技术。
5.4.2统计技术应用部门应按所选用的统计技术,确定专职或兼职人员负责及跟进,准确地收集资料和数据的填写、做好各项记录、并将应用结果及时报送品保部。
5.4.3各部门就应用统计技术分析的结果,采取相应改进措施。
5.5验证和成果评价
品保部每半年应组织各有关部门对应用统计技术的适用性和有效性按以下要求进行评价:
不合格品率是否得到降低;
生产效率是否有所提高;
质量问题是否得到解决;
产品质量特性是否得到改善;
同类产品的顾客满意度是否提高。
品保部应编制数据分析有效性报告,应针对以上项目提供证据。
6. 相关文件
《顾客服务管理控制程序》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