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电磁感应与暂态过程摘要.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五章 电磁感应与暂态过程
引言:
(1) 就电磁学内容体系而言,我们侧重于场论方法研究电荷、电流,电场、磁场之间的内在规律性。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研究了稳恒电场、稳恒磁场,即时稳场的规律;现在我们思考:当电场或磁场随t发生变化时,情况又该怎样呢?下面我们将进入时变场的学习
(2) 其次,由以上两章的学习,我们已知电流具有磁效应。现在要问:其反问题存在否,即能否由磁现象来产生电效应呢?
以下我们就来回答这个问题。
英国科学家M. Faraday历经近十年艰辛探索,通过大量实验,发现了电磁感应规律,给定了由磁现象产生电效应的方法,该方法指出:当导体回路中磁通量发生变化时,回路中将出现电流。这一现象称为电磁感应现象,相应的
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在《电磁学》发展史上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是我们当今许多电气设备、电子产品工作的基础,例如:变压器、发电机、电动机,等等都是基于这一原理。
本章内容以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为基础,逐步展开讨论,给出应用。下面我们首先学习电磁感应定律的内容。
§1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由于电磁感应定律是一条实验定律,我们当从实验现象入手。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给出结论,学习定律。
一、电磁感应现象
1、实验现象
① 我们选择有代表性的实验来观察实验现象,围绕如下图5-1所示装置开展实验:
将空心螺线管A与检流计G连成回路,我们就是针对这样的装置来做演示实验,观察G指针的偏转情况,进而判断有无电磁感应现象发生。
图5-1
需指出:由于G的指针是双向偏转的,观察时我们只关心每次操作时偏转与否、偏转方向如何、偏幅怎样。至于后来的来回摆动、复零我们不关心,欲知可见以后磁电式仪表工作原理再介绍。
② 从稳恒电路角度看,上述螺线管A只相当于一段导线,回路中无电源,电路中没有电流,检流计G指针不发生偏转(调节示零),我们现在的问题是:对该装置,由磁现象能产生电效应吗?如果有,则我们说发生了电磁感应现象。我们判定的方法即是通过检流计G指针的偏转情况来确定:偏转方向反映回路中电流的方向,偏转幅度表明产生的大小。
③ 再者,实验之前,我们应明确其目的,不能忘记主题和目标。
目的:观察有否电磁感应现象发生,正确判明产生的条件和产生的因素。
下面开始做演示实验:
实验一: 插入、拔出磁棒。
投影片:上端为实物图,下端对应地置投影式检流计。
向学生展示实物:空心螺线管A与投影式检流计按图连成闭路,磁棒。
分三环节做实验:插入、静止、拔出(每步中间稍顿)。
指出——插、拔时检流计G指针反向偏;
强调——磁棒置管内静止时,最大但不变,检流计G示零。
再做一遍:与上相比,插、拔速度相对地慢一些。两次差别仅在于相对速度不同,产生的大小有别。
观察现象,我们至少看到如下事实:
(1) 插、拔时有电磁感应现象发生;
(2) 的大小与相对运动速度有关,的方向决定于是插入还是拔出。
接下来,我们再做第二个实验(板书实验二及题名)。
实验二:插入、拔出载流线圈。
投影片:实物图的连接仅是小线圈(螺线管B)与电源(含开关)组成又一回路。投影式检流计仍置投影仪下端。
展示小螺管B:通过开关与电源连成回路。
做实验:仍按三步进行,(通上电源)小螺线管插入、静止、拔出。
观察现象,我们发现:
(1) 仍有电磁感应现象发生;
(2)(与实验一比较)产生并不在乎磁场是由什么激发的(是磁极,还
是通电螺管激发)。
至此,比较以上两实验,它们的共同点就是:有磁极相对运动参与其中,似乎给人的印象是——要回路中产生,就要发生相对运动。现在要思考:
(1)“相对运动”是否就是产生的唯一方式或原因?
(2) 我们能否将“相对运动”当作产生的必然条件而作为一般方法或
结论固定下来呢?
或许有的同学已发现,上述实验中,在磁极插入、拔出过程中,表面上看有相对运动,但这不正是引起大线圈A中的磁通变化的原因或一种方式吗?
联想实验的目的,论及产生的原因或条件,试问究竟是相对运动、还是线圈中磁通变化哪一个更具权威性或本质性。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再做实验三。(板书:实验三及题名)
实验三:通、断小线圈电流。
投影片:大、小线圈相对静止的实物连接图(上端置投影片,下端放G)。
展示实物:大、小线圈各自所在回路事前已连好,表明大、小之间存在两个“无”,一“无”相对运动(将小线圈置于大线圈之内);二 “无”电的直接联系。
通过小线圈通、断电源,能在大线圈中 产生吗?让实验回答:
实验:仍分三个层次
观察现象,我们得知:
(1) 虽无相对运动,但仍有电磁感应现象发生;
(2) 回答了相对运动只是产生的一种方式,并非一般性条件。
综观以上实验,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