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第七章学前儿童意外伤害事故的预防与急救.docx
2024(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第七章学前儿童意外伤害事故的预防与急救
首先,学前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容易发生意外伤害。他们的好奇心强,活动量大,但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较弱,因此,预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预防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环境安全:幼儿园和家庭环境应定期检查,消除安全隐患。例如,确保玩具无毒、无锐角,地面防滑,电源插座安装保护盖,窗户安装防护栏等。此外,户外活动场地应平整,无杂物,游乐设施定期维护。
2.安全教育:通过游戏、故事等形式,向儿童传授基本的安全知识。比如,不随便触摸电器,不跟陌生人走,过马路要看红绿灯等。同时,培养儿童遵守规则的习惯,增强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
3.监管到位:成人应时刻关注儿童的活动,特别是在进行高风险活动时,如游泳、攀爬等,必须有专人看护。教师和家长应具备基本的急救知识,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迅速采取措施。
接下来,我们详细介绍了常见的意外伤害及其急救方法:
1.跌倒和摔伤:这是最常见的意外伤害。轻微的跌倒可能只需清洁伤口、消毒和包扎;严重的摔伤可能导致骨折或脑震荡,需立即送医。在处理过程中,应避免随意移动受伤部位,以免加重伤情。
2.烫伤和烧伤:首先用冷水冲洗受伤部位,持续1015分钟,以降低皮肤温度,减轻疼痛。然后,用干净的纱布覆盖伤口,避免感染。严重烫伤需立即就医,切勿擅自涂抹牙膏、酱油等民间偏方。
3.异物吸入:若儿童不慎吸入小物件,应立即采取海姆立克急救法。具体操作是:站在儿童背后,双臂环绕其腰部,一手握拳,拳眼置于肚脐上方,另一手握住拳头,快速向内上方冲击,直至异物排出。
4.中毒:包括食物中毒、药物中毒等。发现中毒症状后,应立即催吐,并尽快送医。催吐时,可用手指或勺子轻触儿童咽喉部,促使呕吐,但需注意避免误吸。
5.溺水:一旦发现儿童溺水,应立即将其救上岸,清除口鼻内的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若儿童心跳呼吸停止,需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并尽快联系急救人员。
此外,我们还强调了心理急救的重要性。意外伤害不仅给儿童带来身体上的痛苦,还可能造成心理创伤。成人应在事故发生后,给予儿童充分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尽快走出阴影。
最后,本章还提供了丰富的案例分析和实操演练,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我们希望每一位读者都能成为学前儿童安全的守护者,为他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