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及运算定律.doc

发布:2019-03-10约3.41千字共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及运算定律 1 正方形 知道边长求周长: 周长=边长×4 C=4a 知道边长求面积: 面积=边长×边长 S= a×a= a2 2 正方体 知道棱长求表面积: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知道棱长求体积: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a3 =S底×h 3 长方形 知道长和宽求周长: 周长=(长+宽)×2 C=2(a+b) 知道长和宽求面积: 面积=长×宽 S=ab 4 长方体 知道长、宽、高求表面积: 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知道长、 宽 、高 求体积: 体积=长×宽×高 V=abh= S底×h 5 三角形 知道底、高,求面积: 面积=底×高÷2 s=ah÷2 知道三角形的面积和底,求三角形的高: 三角形的高=面积 ×2÷底 知道三角形的面积和高,求三角形的底: 三角形的底 =面积 ×2÷高 6 平行四边形 知道底和高 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s=ah 知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底,求高: 高=面积÷底 知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高,求底: 底=面积÷高 7梯形 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2 上底=面积×2÷高—下底 下底=面积×2÷高—上底 高=面积×2÷(上底+下底) 8圆形 S面积 C周长 d=直径 r=半径 周长=直径×π=2×π×半径 C=πd=2πr 知道周长求直径,直径=周长÷π 知道周长求半径,半径=周长÷π÷2 面积=半径×半径×π S=πr2 9圆柱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3)体积=底面积×高 (4)体积=侧面积÷2×半径 (由上面的公式推导出来) 知道圆柱体的体积和底面积求高: 高=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 知道圆柱体的体积和高求底面积: 底面积=圆柱体的体积÷高 10 圆锥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 知道圆锥体的体积和底面积求高: 高=圆锥体的体积×3÷底面积 知道圆锥体的体积和高求底面积: 底面积=圆锥体的体积×3÷高 运算定律 1. 加法交换律: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即a+b=b+a 。 2. 加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即(a+b)+c=a+(b+c) 。 3. 乘法交换律: 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即a×b=b×a。 4. 乘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即(a×b)×c=a×(b×c) 。 5. 乘法分配律: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即(a+b)×c=a×c+b×c 。 6. 减法的性质: 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几个数,可以从这个数里减去所有减数的和,差不变,即a-b-c=a-(b+c) 。 7.除法的运算性质: 一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等于这个数依次除以积的两个因数。即a÷(b×c) = a÷b÷c 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长度计量单位及进率: 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1千米=1000米 l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l厘米=10毫米 面积计量单位及进率: 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  l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 l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3)体积容积计量单位及进率: 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 l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l立方分米=l升 1立方厘米=l毫升。 (4)质量单位及进率:吨、千克、克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5)时间单位及进率: 1小时=60分 1分=60秒 人民币单位换算 1元=10角 1角=10分 1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