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材料化学第六章.ppt

发布:2016-08-21约2.3千字共3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六章 新型功能材料 绪论 新型功能材料:具有电、磁、光、声、热、力学、生物、化学等特殊性质的材料。 领域:信息、能源、生物、环保、空间等高技术领域以及农业、化工建材等领域。 主要内容: 形状记忆合金,液晶材料 ,超导材料 一、形状记忆合金(Shape Memory Alloy) 1、形状记忆合金 合金的形状被改变后,一旦加热到一定的跃变温度时,又可魔术般地恢复原状。 “记忆”的原因:外界温度的提高 2、发展 1932年,瑞典人在金镉合金中首次观察到“记忆”效应; 1951年,美国也发现金镉合金通过简单加热恢复原形。 1963年,美国研制钛镍(1:1)合金进一步证实记忆效应。 1971年,发现铁基记忆合金。 3、类型 金镉系、镍钛系、铜系和铁系合金 4、应用 工程:最早用于制作管接头和紧固件。 航天:镍钛系合金→制造人造卫星天线(卷入卫星体内,当 卫星进入轨道后,借助于太阳热能或其他热源能在太 空展开) 医学:血栓过滤器,脊柱矫形棒、牙齿矫形唇弓丝、人工关 节、人造心脏等。 汽车外壳:用形状记忆合金制作的汽车被撞瘪一块时,浇上 一桶热水就可以恢复原有的形状。 安全报警装置 等 工程方面:最早用于制作管接头和紧固件 航天:卫星天线(卷入卫星体内,进入轨道后,借 助于太阳热能或其他热源在太空展开) 5 机理 — 弹性马氏体相变 形状记忆效应:利用合金的马氏体相变与其逆转变的特性 在高温下将处理成一定形状的合金急冷下来,再在低温 下经塑性变形成另一种形状,然后加热到一定温度,此时合 金产生马氏体相变,并逐渐恢复到低温变形前的原始状态。 通常形状记忆合金的这种马氏体相变为可逆的热弹性马 氏体相变,即随温度下降马氏体长大,温度升高马氏体缩小, 马氏体的长大、缩小随温度而弹性变化。 6、记忆效应类型: 一次记忆:加热回复原形后,再改变温度,物体不再 改变形状。 可逆记忆:不但能记忆高温形状,而且也能记忆低温 的形状。 全方位记忆:除可逆记忆外,当温度比较低时,物体 的形状向与高温形状相反的方向变化。 加热比冷却时回复力大很多。 新型功能材料 形状记忆合金 类型—金镉系、镍钛系; 机理—弹性马氏体相变; 液晶 结构—固、液之间,有序 (液态流动特性 + 晶体的光学特性) 超导材料 二、液晶材料 1 液晶:处于固态和液态之间具有一定有序性的 有机物质。 (液态流动特性 + 晶体的光学特性) 2 转变过程: 有机晶体-(T1)→混浊液体-(T2)→透明液体 液晶(各向异性) 4 发展 1888年,奥地利植物学家,观察安息香酸胆固醇的融解行为, 发现加热至145度时呈白浊状液体,至179度才形成均 相性液体 1890年,德国物理学家,偏光显微镜发现,白浊液体具有异方性 结晶所特有的双折射率,故命名为液晶. 50年代,迅速发展。 70年代:我国开始研究。 90年代:中科院长春物理所、电子部南京五十五所、清华大学 3 液晶的性质与应用 显示器:电光效应、热效应、光化学效应。 洗涤剂:乳化效应 三、超导材料 1、简介 特征:1)超导电性—某低温下电阻为零 2)完全抗磁性—超导体内磁通为零 参数:临界温度Tc, 临界磁场强度Hc, 临界电流密度Jc 超导材料:临界条件下具有超导性的物质。 应用特点:没有电阻→无热耗,节省电能,减小设备体积 2 研究进展 1911年,荷兰低温物理学(家昂尼斯)发现: 水银4.2k电阻消失→超导; 进一步研究:除水银,26种金属具有超导,但10k以下; 继续研究:合金,需液氦(-269℃)制冷→低温超导; 应用—加速器,聚变装置,核磁共振等 问题— 温度Tc低,成本高 1986年前, Tc=23.2k(仍是1973年结果); 1986年,瑞士,美国,日本宣布:Ba-La-Cu-O体系Tc=30k; 1987.2,中国科学院宣布:Y- Ba-Cu-O体系Tc=93k 液氮(-195℃)制冷→高温超导 3、应用前景 1)超导电机:超导线圈→铜线圈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