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就业心理素质.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就业心理素质
在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经济一体化,科技飞速发展,国内改革逐步深化,各种利益关系在变化中不断调整的形式下,部分高职学生产生了心理困惑,缺乏承受、应对挫折和适应社会并改造社会不良现象的能力,在适应环境、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交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等方面出现心理异常,不同程度地影响了高职学生的成长。
第一节 个性心理特征与择业准备
一、个性与职业的关系
个性是指个体独有的、稳定地对待现实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良好个性是一个人成功的主要条件之一。应该说,良好个性的形成需要长期的自我修养、自我完善,而自我修养和完善的前提之一就是要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尤其应了解自己性格上的弱点。择业心理咨询的目标是人尽其才,各得其所。为了自己能够顺利择业,大学生应了解兴趣、能力等个性与职业的关系。在职业选择的过程中,个人的性格特点是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之一。
兴趣与职业的关系
兴趣是指个体积极探索事物的认识倾向,这种倾向常有稳定、主动、持久等特征。人的兴趣是多方面的,可以是精神的、物质的、社会的兴趣等等。如果一个人对某种工作产生兴趣,他在工作中就会具有高度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帮助他在工作中做出成就。“热爱是人生最好的老师”,兴趣则是热爱的前提和基础。兴趣可以增强人的职业适应性。
性格与职业的关系
人的性格特征,主要通过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表现出来。人们对现实的态度,表现在对同学、集体、他人和自己等多方面,直接影响职业选择。习惯上,人们经常把人的性格分成内向和外向两种,内向性格的人情绪稳重,不善于言辞,外向性格的人热情开朗,善于交往等。事实上,性格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掩盖和改造气质,还能对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起到制约的作用。性格中反映对他人、对集体和自己态度的成分,也往往影响到职业的选择和成就。
(三)气质与职业的关系
气质作为人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它包括人与外界事物接触中反映出来的感受性、耐受性、反映的敏感性、情绪的兴奋性以及心理活动的内向性和外向性等特点,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特性。气质是选择职业时的重要参考,了解气质与职业的联系,有助于职业选择的成功。
二、个性测验及择业参考价值
(一)卡特尔16PF测验及择业参考价值
卡特尔是美国心理学家,他编制的16PF心理测验给我们提供了不同测量结果与择业关系的参考意见。
1.因素A(乐群性)
2.因素B(聪慧性)
3.因素C(稳定性)
4.因素E(特强性)
5.因素F(兴奋性)
6.因素E(有恒性)
7.因素H(敢为性)
8.因素I(敏感性)
9.因素L(怀疑性)
10.因素M(幻想性)
11.因素N(世欲性)
12.因素O(忧虑性)
13.因素Q1(实验性)
14.因素Q2(独立性)
15.因素Q3(独立性)
16.因素Q4(紧张性)
(二)霍兰德个性测验及择业参考价值
霍兰德是美国对人的个性研究很有建树的科学家。霍兰德根据个性特征与职业选择的关系,把人划分为六种个性类型,即现实型、探索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和常规型,这六种不同个性的人在选择职业上具有明显的差异。
应该说,通过一定的人格个性测验,对于高职学生增加自我认识,明确个体信息,进行正确的职业选择,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择业准备
(一)择业准备的含义及重要性
高职学生的择业准备,主要指高职学生进入毕业学年或毕业学期,为择业而作的各种准备。它是高职学生就业的基础和前提,因而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择业准备是高职学生求职择业的基础。高职学生只有进行了必要的择业准备,才有可能产生相应的求职择业行为;作好了充分的择业准备还有助于高职学生选择一个理想的、合适的职业,实现求职目标。另一方面,择业准备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科技的进步,社会职业对从业者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决定了高职学生只有作好充分的择业准备,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客观需要,更好地为社会作贡献。
(二)择业准备
1.影响择业准备的因素:(1)对自身的了解程度。对自身的了解程度包括对个人的兴趣爱好、性格气质、能力素质以及个人职业生涯的了解。在上述四种因素中,对个人能力、素质的了解程度对择业准备的影响最大,其他是:对个人职业生涯的明确程度,对个人兴趣、爱好的了解程度和对个人性格、气质的了解程度。(2)个人能力的差异。在各项能力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择业准备的影响最大,接下来是:竞争意识、挑战意识、创新意识、勇气;对社会的适应程度;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合作意识、奉献精神;专业技能或特长;计算机、外语水平。(3)与择业准备直接有关的因素。对将来的晋升和发展是否有较明确的规划对择业准备影响最大,其他为:较好的求职设计能力,大学期间为工作培养必要的能力,从学生到职业工作者的角色适应程度。
2.择业准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