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人美版美术一年级下册教案.doc

发布:2017-01-23约8.53千字共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人美版美术一年级下册教案 第12课 用春天的色彩装扮自己 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了解和掌握简单的制作方法,学习简单的人物装饰方法。 应会:明确人物装饰的部位,巧用材料进行装饰。 隐性内容与目标 培养学生动脑动手能力和创新表现的能力。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利用彩纸进行人物装饰。 难点:巧妙利用材料及创新表现。 解决重点与难点的要点的基本方法: (1)通过欣赏、分析资料解决。 (2)了解纸的特性及制作,掌 握装饰人物如何巧妙利用材料,通过讲解分析作和演示解决。 学习材料 表现春天色彩的彩纸、剪刀、胶水等。 教学评价 评价点 1.学生对学习活动是否有兴趣,并能积极参与。 2.能否说出最喜欢谁的作品,并说出理由。 3.能否说出人物装饰的主要部位。 4.能否用春天的色彩制作头饰、服装,把自己和同学们打扮起来。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2)展示上节课的作业引入新课:今天我们利用这些彩纸学习人物装饰。 (3)播放课件:生活中的人物观看图片。了解人物装饰的部位和方法及人物装饰在生活中的运用。小组讨论:结合少数民族服饰或服装表演,说-说人物装饰的方法。交流自己的图片资料。研究、发现、分析制作方法,交流学习。把自己的设计讲给天家 听。 (4)启发引导讨论问题:你了解哪些人物装饰方法?一般在人物的什么部位进行装饰? (5)播放课件: 分析制作方法,同时进行展示--将几种不同的范作分发给各组研究讨论。 (6)教师与同学共同演示: 用春天的色彩装扮一名同学。 分析制作方法:你能设计几种装饰方法吗? (7)请几名学生通过实物投影展示自己的创新设计,并且进行人物装饰。 (8)布置作业要求: 用春天的色彩装扮一名同学,集体或个人完成。 (9)展示分析作品。 (10)小结。 第13课我们身边的线条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本节课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线条、认识线条、感受线条,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运用线条进行表现的能力。 (2)隐性内容与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充分重视学科的综合性,以点带面扩充学生知识也是发展学生智能的有效手段。发现生活中、艺术作品中线条的美感,并初步尝试其表现方法。 难点:线的组织。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好学习材料(毛线、粘贴板、水粉或水彩、蜡笔或颜色笔等),课前收集带有线条的物品,观察生活中我们熟悉的线条。 教师:线条丰富的自然物的图片、用变化丰富线条表现的艺术作品、笔、电线(毛线)等、课件、音乐、评价表。 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如果教室中线的物品不够丰富,可以在课前带领学生到校园中去做找线游戏,或者布置在生活中观察自己身边的线条。 教学评价: 评价方法: (1)发展性评价法。 (2)定性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3)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重在形成性评价。采用成长记录袋的方式。 (4)自评、互评、他评相结合。 评价点: (1)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2)能否从生活中和艺术作品中发现线条的美感。 (3)是否初步了解了线的名称及其作用。 (4)能否用线画出一幅有一定秩序又有不同种线的变化的图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探究新知。 1.电脑动画引人:介绍一位好朋友--会变的线条,导人新课。 2.初探:以小组为单位,自由寻找教室里的线条,小结归纳并且汇报观察结果。问:谁能发现我们身边哪儿有这些线条? 学生寻找身边的线条。 3.再探:学生可以在课前搜集来的物品上寻找:树叶、雨花石、海螺、羽毛。线状的物体。如人的头发、毛线、电线、蜘蛛网、柯桩的年轮、水的旋窝、柳条、面条、五线谱、铁轨、弹簧、叶子的边沿等…… 在自己掌握的基础上,了解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线条应用。如轮廓线。如门框、、城墙等……(欣赏课件图片) 二、认识线条。 1.线条的形态: (1)比一比:根据刚刚的观察,通过小组合作用毛线在粘贴板上贴出不同的线条,看谁贴出的线条多样?谁的线条最特别? (2)汇报展示,归纳:波浪线、长线、短线、直线、曲线、折线、弧线、螺旋型线、弹簧型线、城墙型线…………等。 (3)这些线美吗?(引发学生对线条的探究) 2.线条的变化与内涵美: (1)线条可以看到:史前时期画在陶器上的纹饰、吴冠中的《春如线》、韩美林等画家的作品、中国古代草书、象形文字等,通过视觉上的刺激感受线条。(我们一起用手跟着画) (2)线条可以听到:听不同风格节奏的音乐,线条会随着音乐高低翩翩起舞。通过听觉上的刺激感受线条。(我们一起跟着线条舞) (3)线条可以感觉到:根据教师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