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灰雀》(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docx
25《灰雀》(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灰雀》
2.教学年级和班级:三年级
3.授课时间:2024年9月15日(星期一)上午第二节课
4.教学时数: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包括:1)提升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通过阅读《灰雀》这篇课文,让学生学会理解课文内容,积累词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2)增强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引导学生通过分析灰雀的故事,学会辩证思考,培养批判性思维;3)加强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让学生在欣赏课文语言美的基础上,激发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之情。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理解《灰雀》课文的内容,能够复述故事情节,体会灰雀的可爱和孩子的纯真。
②学习课文中的优美语句,如“灰雀在枝头欢快地唱着歌”,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的生动形象,积累好词好句。
③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深入理解人物的心理活动,培养情感共鸣。
2.教学难点,
①分析灰雀与男孩之间的情感交流,引导学生理解“爱”的内涵,以及如何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对生命的尊重。
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学生发挥创意,续编故事,提升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
③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提炼出道德观念,如诚实、善良,并将其内化为自身的道德行为准则。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音响)、实物教具(如灰雀模型、图片等)
-课程平台:学校内部网络教学平台
-信息化资源:网络图片库、音频故事资源、相关教育软件
-教学手段:情境教学法、讨论法、角色扮演法、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教师展示灰雀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灰雀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提问:“你们喜欢灰雀吗?为什么?”
-回顾旧知:教师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如动物的特点、自然界的和谐等,引导学生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联系起来。
2.新课呈现(约25分钟)
-讲解新知:教师详细讲解《灰雀》课文的内容,包括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主题思想等。
-举例说明:教师结合课文中的具体事例,如灰雀与男孩的互动,引导学生理解人物心理和情感变化。
-互动探究:教师提出问题,如“灰雀为什么喜欢男孩?”、“男孩为什么会对灰雀产生感情?”等,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3.角色扮演(约10分钟)
-学生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进行扮演。
-角色分配:教师根据课文内容,为每个小组分配角色,如男孩、灰雀、旁白等。
-情景模拟:各小组根据分配的角色,进行情景模拟,展示人物之间的互动和情感交流。
4.巩固练习(约20分钟)
-学生活动:教师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
-教师指导:教师巡视课堂,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5.总结与拓展(约10分钟)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拓展:教师提出相关问题,如“你们认为灰雀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关爱动物?”等,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6.作业布置(约5分钟)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包括阅读相关书籍、观察生活中的动物、撰写观后感等。
7.课堂小结(约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的表现和收获。
-鼓励学生课后继续学习,关注动物保护,关爱自然。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灰雀的生态习性:介绍灰雀的生存环境、饮食习惯、繁殖方式等,让学生了解动物的生活状态。
-自然保护意识:提供一些关于动物保护的案例和故事,如保护濒危动物、禁止非法狩猎等,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语文课外阅读:推荐与《灰雀》相关的文学作品,如童话、寓言等,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
-儿童绘画作品:收集一些以灰雀为主题的儿童绘画作品,展示孩子们眼中的灰雀,激发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2.拓展建议:
-观察与记录: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灰雀或其他鸟类,记录它们的习性和行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记录能力。
-家庭作业:布置学生完成关于灰雀的科普小论文,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和拓展资源,撰写一篇关于灰雀的科普文章。
-角色扮演:组织学生进行“保护动物”的主题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如环保志愿者、动物保护组织成员等,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亲子活动:建议家长与学生一起参与户外活动,观察自然界的动物,增进亲子关系,同时提高学生的自然知识。
-课外阅读:推荐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经典文学作品,通过阅读了解灰雀等动物的故事,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
-美术创作:鼓励学生以灰雀为主题进行绘画创作,通过艺术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