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评估定稿第六章实验室检查.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血清总蛋白、清蛋白与球蛋白及比值测定 参考值: 血清总蛋白60~80g/L、 血清清蛋白40~55g/L、 血清球蛋白20~30g/L、 清蛋白/球蛋白1.5~2.5:1。 血清总蛋白和清蛋白降低: ①反映肝细胞损害如慢性肝炎、肝硬化、亚急性重症肝炎、肝癌等。 ②慢性消耗性疾病、摄入不足或消化吸收不良、蛋白质丢失过多。 白球比是指白蛋白(ALB)和球蛋白(GLB)的比值,一般写作A/G。A/G正常值范围在1.5-2.5之间波动 A/G降低或倒置:严重肝功能损害如中度以上慢性肝炎、肝硬化、多发性骨髓瘤等。 血清总蛋白及球蛋白增高: ①慢性肝病。 ②慢性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血清胆红素测定 正常人: 血清总胆红素 3.4~17.1μmol/L;血清结合胆红素 0~6.8μmol/L;血清非结合胆红素 1.7~10.2μmol/L。 临床意义: ①判断有无黄疸及黄疸的程度。 ②判断黄疸的类型。 血氨测定 血氨增高: ①生理性增高:常见于剧烈运动、高蛋白饮食等。 ②病理性增高:常见于严重肝损伤,如肝硬化、重症肝炎、肝癌等,也可见于上消化道出血等。 血氨降低:见于贫血、低蛋白饮食。 血清转氨酶测定 ALT/AST≤1。 临床意义: ①反映肝实质损害:急性病毒性肝炎ALT、AST常增高,以ALT增高最明显;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轻度增高。 ②急性心肌梗死 AST增高,且AST增高程度与心肌坏死的范围和程度有关。 ③胆汁淤积、胰腺炎、皮肌炎等转氨酶可轻度增高。 碱性磷酸酶 增高的临床意义: ① 肝胆疾病 胆管阻塞性疾病,肝炎、肝硬化、肝癌等肝实质性疾病。② 骨骼疾病成骨细胞瘤、佝偻病等。 第六节 脑脊液、浆膜腔穿刺液检查 脑脊液检查: 一般性状检查 颜色 透明度 化学检查 蛋白质测定 葡萄糖测定 氯化物测定 显微镜检查 白细胞分类计数 细菌学检查 脑脊液标本采集 浆膜腔穿刺术检查 漏出液与渗出液的鉴别 鉴别要点 漏出液 渗出液 病因 非炎症性 炎症性、肿瘤性、风湿性、创伤等 颜色 淡黄色 草黄色、红色、乳白色、绿色、脓性等 透明度 透明或微混 多混浊 比重 1.018 1.018 凝固性 不易自凝 易凝固 黏蛋白定性试验 阴性 阳性 蛋白定量 25g/L 30g/L 葡萄糖定量 与血糖水平相近 低于血糖水平 细胞计数 常100×106/L 常500×106/L 细胞分类 以淋巴细胞、间皮细胞为主 急性炎症多为中性粒细胞,慢性炎症、恶性肿瘤以淋巴细胞为主 细菌学检查 阴性 感染性者可找到病原体 胸水外观 从左至右: 渗出液、漏出液、血性胸水、乳糜胸水 第七节 常用血生化检查 血清电解质测定 血清脂质和脂蛋白测定 血糖及其代谢产物检查 心肌酶和心肌蛋白检测 胰腺疾病相关酶检测 临床常用免疫学检查 血清电解质测定 参考值:血清钾:3.5~5.5mmol/L;血清钠:35~145mmol/L;血清氯:95~105mmol/L。 血清钾 降低:①摄入不足:如长期禁食、胃肠功能紊乱等。②丢失过多:如呕吐、腹泻、大量利尿等。③细胞外钾内移增多:如碱中毒或应用大量胰岛素等。 增高:①输入大量库存血、补钾过多过快等。②排出减少:如长期使用保钾利尿剂、急性肾衰少尿期、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③细胞内钾外移增多:如大面积烧伤、酸中毒或重度溶血等。 血清钠 降低:①摄入不足。②丢失过多。③细胞外液稀释。 增高:①摄入过多、输入大量高渗盐水等。②水摄入不足或丢失过多。③内分泌疾病:见于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等。 血清脂质测定 参考值:总胆固醇为<5.20mmol/L;甘油三酯0.56~1.70mmol/L。 总胆固醇增高:见于长期进食高胆固醇食物、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肾病综合征等。 总胆固醇降低:见于肝细胞严重受损、甲状腺功能亢进、严重贫血、营养不良等。 甘油三酯增高:是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见于冠心病、高脂血症、阻塞性黄疸、甲状腺功能减退等。 甘油三酯减少:见于严重肝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或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 高密度脂蛋白:是抗动脉粥样硬化因子。 低密度脂蛋白: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子。 空腹血糖测定 参考值:葡萄糖氧化酶法:3.9~6.1mmol/L;邻甲苯胺法:3.9~6.4mmol/L。 空腹血糖 增高:①糖尿病。②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皮质醇增多症等。③应激性高血糖,如颅脑损伤、心肌梗死等。 降低:①胰岛素用量过多或胰岛B细胞瘤等。②肾上腺皮质激素使用者或生长激素缺乏等。③肝糖原储存缺乏,如饥饿、重症肝炎、肝硬化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