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六年级上语文教案.doc

发布:2020-08-09约9.2万字共22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PAGE 1 1、山中访友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会写“邀、俯”等8个生字。 2、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4、学习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想象等手法来抒发情感的方法。 5、能运用本课知识完成本课练习题。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会写“邀、俯”等8个生字。 4、能给课文划分段落并总结段意。 教学过程: 一、板题示标: 导语: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1课《山中访友》(板书课题),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初读课文,扫除生字。 师:目标明确了,现在我们来比赛读课文,要求:字音读准确,句子读流利。读的同学声音洪亮,不丢字,不加字,听的同学认真听,有错及时举手纠正,还要比一比谁的坐姿最端正。 1、指名读,生纠错,师板书易错字。 栀(zhi)子树冠(guan)湛(zhan)蓝 2、齐读易错字,正音。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再读课文,理解词语。 师:这篇课文大家读得很流利,相信词语也难不倒大家。 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用“—”划出联理解的词语,可查工具书或请教别人,如果还有不理解的词语,3分钟后我们来交流。 1、生划出词语理解,师巡视。 2、同桌互相交流。 3、“兵教兵”全班交流。 德高望重: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津津乐道:很感兴趣地谈论。 吟咏:“咏”的基本意思是指有节奏地诵读诗文。“吟”往往跟“咏”连在一起,含义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古人有一说,动声叫吟,长言叫咏。 四、第三次“先学后教”:快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给文章划分段落。 (5分钟后我们来交流。)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点明了作者“山中访友”的时间、环境以及美好的心情。 第二部分(第3-7自然段)写作者在山中探访“朋友”的情景,字里行间流淌着作者对山里“朋友”的深厚感情。 第三部分(第8自然段)写作者在傍晚告别了山中的朋友,踏着月色尽兴而归。 五、第四次“先学后教”:感悟文章思想感情。 师:大家理解了词语,现在请大家再读课文。 思考:作者去山中拜访的朋友到底是谁呢?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l、生自读思考,4分钟后检测。 2、指名回答,不足他人补充。 (a、作者要访的是自然界的朋友,依次是:吉桥——树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b、文章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写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六、第五次“先学后教”:学习生字。 过渡语:大家可真会学习,一次比一次学得认真,下面我们来进行写字比赛,看看谁能赢得最后的胜利。请同学们认真看课后生字1分钟(可书空),一分钟后开始提写生字。 1、生自由识记生字, (要求:捧起书,坐姿端正,) 2、提写生字,后进生上台板演(2-3人要求:正确握笔,字体端正,注意每个字的笔顺、间架结构) 3、让学生上台纠错,更正。 4、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3、学习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想象等手法来抒发情感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出示目标。 本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第一课《山中访友》(板书课题)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 感知课文内容。 出示自学指导一: 师: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实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请看老师为大家准备的自学指导:默读课文,找一找,用“——”划一划,从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的感情?你是否也有过类似的体验?谈谈自己的体会。 (6分钟后,我们来比谁回答得好。) 1、生认真自学。 2、指名回答问题,如回答不完整,请别人补充。 预设答案(1): 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每一棵树都是我的知己,它们迎面送来无边的青翠,每一棵树都在望着我。(作者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所以视大自然看为朋友,使作者的孤独之旅成为欢欣之旅。) 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丰富的想象;写出了融入大自然的感受)…… 师: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山一水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她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她们成了我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