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Y 5295-2004无公害食品 产地环境评价准则.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ICS13.020. 50z 51NY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 5295—2004无公害食品产地环境评价准则2004-01-07 发布2004-03-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发布
NY/T 5295—2004前言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本标准起草单位:农业部农业环境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天津)、农业部畜牧环境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农业部渔业环境及水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天津)。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周其文、刘凤枝、刘潇威、刘成国、李宝华。
NY/T 5295—2004无公害食品产地环境评价准则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无公害食品产地环境质量评价程序、评价方法和报告编制。本标准适用于种植业、畜禽养殖业、水产养殖业无公害食品产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NY/T395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NY/T396农用水源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NY/T397农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技术规范3工作程序3.1现状调查3.1.1调查原则与方法调查原测:调查产地环境质量现状、发展趋势及区域污染控制措施,兼顾产地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及工农业生产对产地环境质量的影响。调查方法采用收集资料法和现场调查法。首先通过收集资料法获取有关资料,当这些资料不能满足要求时,再进行现场调查。3.1.2 调查内容自然环境特征,包括自然地理、气候与气象(年均风速、主导风向、年均气温、年均相对湿度、年均降水量等)、水文状况(河流、水系、水文特征,地面、地下水源及利用等)、土壤状况(成土母质、土壤类型、环境背景值等)、植被及自然灾害等。社会环境概况,包括工业布局和农田水利,农、林、牧、渔业发展情况,农村能源结构情况等。工农业污染及其影响,包括工矿污染源分布、“三废”排放情况及其影响,农业副产物(畜禽粪便等)处置与综合利用、农业投人品使用情况及对农业环境的影响和危害,地面水、地下水、农田土壤、大气质量现状等。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主要包括资源合理利用、清洁生产情况与污染防治措施等。3.2环境监测3.2.1布点与采样水环境.1布点数量-对于水资源丰富,水质相对稳定的同一水源(系),布设1~3个采样点;若不同水源(系)则依次叠加。1
NY/T 5295—2004一一水资源相对贫乏,水质稳定性较差的水源,则应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设采样点数。一对水质要求较高的作物产地,应适当增加采样点数。一对水质要求较低的作物产地,可适当减少采样点数,一水源(系)一般布设1~2个采样点。一一对于以天然降雨为灌溉水的地区,可以不采灌溉水样。一一食用菌生产用水,每个水源(系)各布设1个采样点。深海渔业养殖用水可不设采样点;近海(滩涂)渔业养殖用水布设1~3个采样点;淡水养一殖用水,水源(系)单一的,一般布设1~3个采样点,水源(系)分散的,应适当增加采样点数。一畜禽养殖用水,属圈养且相对集中的,一般每个水源(系)布设1个采样点;反之,应适当增加采样点数。一加工用水,一般每个水源布设1个采样点。.2采样时间与频率一种植业用水,一般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的主要灌期采样一次。一水产养殖业用水,一般在生长期采样一次。一畜禽养殖业用水,可根据监测需要采集。.3布点方法及其他采样要求,除相应标准中另有规定的外,按NY/T396的规定执行。土壤环境.1布点数量一一蔬菜栽培区域,产地面积在300hm²以内,一般布设3~5个采样点;面积在300hm²以上,面积每增加300hm²,增加1~2个采样点。如果栽培品种较多,管理措施和水平差异较大,应适当增加采样点数。其他作物产地,面积在1000hm²以内,布设5~6个采样点;面积在1000hm²以上,面积每增加500hm²,增加1~2个采样点。如果种植区相对分散,则应适当增加采样点数。一一食用菌栽培,只测基质,每种基质采集1个混合样。一野生产品生产区域,地形变化不大、土质均一、面积在2 000hm²以内的产区,一般布设 3个采样点。面积在2000hm²以上的,面积每增加1000hm²,增设1~2个采样点。土壤本底元素含量较高、土壤差异大、特殊地质的区域可适当增加采样点。一畜禽、水产养殖,可以不采土壤(底泥)样品。.2采样时间土壤样品一般应安排在作物生长期内或播种前采集。.3布点方法及其他采样要求,按NY/T395的规定执行。环境空气.1点位设置地势平坦区域,空气监测点设置在沿主导风走向45°~90°夹角内,各测点间距一般不超过5km。山沟地貌区域,空气监测点设置在沿山沟走向45°~90°夹角内。.2可不测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