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复习资.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美学复习资料
填空/单选。
1.美学诞生于1750年,鲍姆嘉通出版《美学》第一卷,在美学史上一般把这一年作为鲍姆嘉通正式提出美学学科概念的时间。美学最初研究的是感性认识。鲍姆嘉通被称为“美学之父”。
2.柏拉图是最早研究讨论美学的人,最早对美学进行理论研究,著有《理想国》、《大希庇阿斯》和《苏格拉底的辩护》等著作。
3.文艺心理学:(1)克罗齐:“直觉说” (2)立普斯:“移情说” (3)布洛:“心理距离说”
4.西方美学简史分为四个阶段
(1)古希腊罗马美学(2)中世纪的神学美学(3)近代人文美学(4)现代美学。
5.古希腊罗马美学包括前苏格拉底美学、柏拉图的美学和亚里士多德的美学。
6.前苏格拉底美学代表人物及观点:
毕达哥拉斯:美是数的和谐。
赫拉克利特:美是对立面的和谐。
德谟克利特:美是大宇宙和小宇宙的和谐。
苏格拉底:美在效用。
7.柏拉图:美是理念。
8.亚里士多德:美产生于大小和秩序。(第一,美产生于大小和秩序。 第二,美产生于一定的尺度。)
9.中世纪美学 奥古斯丁的“三位一体”说和托马斯·阿奎那的《神学大全》
10.近代美学的四个流派:英国经验主义、大陆理性主义、法国启蒙主义、德国古典主义。
英国经验主义代表人物:休谟、洛克、伯克。
伯克的《论崇高与美》第一次把崇高和美放在一起论述,是崇高和美的观念的起源。
大陆理性主义:笛卡尔(我思故我在)、布瓦洛、莱布尼茨、鲍姆嘉通(美学是研究低级的感性认识的科学。美的根源是感性认识本身的“完善”。)
法国启蒙主义:狄德罗----“美在关系”说
德国古典主义代表人物:康德、席勒、黑格尔
11.康德的三大批判是《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其中《判断力批判》是研究美学的。
12.席勒主要著作《朴素的诗与伤感的诗》 《论美》(《给克尔纳的信》) 《美育书简》(《审美书简》)
13.黑格尔对美的本质所下的定义:“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14.现当代美学时间:19世纪末至今 内容: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
(1)人本主义美学的代表人物及观点
1、克罗齐、科林伍德、柏格森提出“直觉说”。
3、谷鲁斯提出“内模仿”,主张认栽观看对象时的“内模仿”是美感产生的基础。
4.立普斯提出“移情说”,认为一切美感都是主体把情感移注到对象的结果。
5.布洛提出“心理距离说”,认为美感取决于主体心灵与客体之间的距离。
7.荣格提出“集体无意识”,认为人类种族代代相承的。
10.海德格尔通过对“此在在世”的生存论分析,把感性个体看做人与世界相互依存、双向开显其存在意义的程,认为语言是存在的家园,审美和艺术是对存在的揭示。
11.伽达默尔提出解释学美学,把“理解”看成人基本的存在方式,认为艺术经验是世界经验的一部分,艺术意义的展示是一个无止境的不断发现的过程。
(2)科学主义美学的代表人物及观点
4.克莱夫·贝尔提出“美是有意味的形式”的著名命题,以意味取代传统美学的绝对理念,认为艺术的本质只是一种激发纯粹审美情感的纯形式和纯结构。
6.阿恩海姆运用“格式塔”原理来分析艺术与视知觉的关系,认为视觉只有把对象当作统一结构或整体来把握时才能创造和欣赏艺术,客观对象之所以能够表现人类情感心理,是因为世界的物理场与人类的心理场之间存在着相同或相似的结构,即“异质同构”关系。
15.魏晋时期:曹丕:《典论·论文》首倡“文以气为主”。
陆机:《文赋》首次高标“诗缘情”。
嵇康:《声无哀乐论》系统论证了音乐的审美特征,认为音乐美的本质在于“自然之和”。
钟嵘:《诗品序》以“摇荡性情”说诗。
16.宋代美学思想:苏轼的《竹坡诗话》出现了“平淡”的观点
严羽在《沧浪诗话》提出“以禅喻诗”,“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
17.元代:李贽 的“童心说”; 汤显祖的“至情说”; 袁宏道的“性灵说”
18.审美主体的存在状态:惊异、体验、澄明
19.审美对象的特点:非实体性与开放性
20.西方的基本审美形态:悲剧与喜剧、崇高与优美、丑与荒诞
21.西方悲剧的历史发展
(1)古希腊阶段——命运悲剧 (2)文艺复兴至十八世纪初——性格悲剧
(3)十八至十九世纪——社会悲剧 (4)十九世纪中后期——日常生活悲剧(5)二十世纪——人类异化悲剧
22.尼采的《悲剧的诞生》——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
23.古罗马时期的朗加纳斯最早在《论崇高》一书中提出“崇高”这一范畴。
24.十八世纪英国经验主义者——柏克:《论崇高与美两种观念的起源之哲学的研究》
25.席勒:(1)从艺术论讲崇高和优美都是“活的形式”
(2)艺术分为“美的艺术”和“动人的艺术”
26.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