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公共 音乐欣赏教学课件04音乐的载体.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四章 音乐的体裁 ◆ 声乐体裁 ◆ 器乐体裁 ◆ 中国民间音乐体裁 任何一个艺术门类,都有各自的表现形式,每一种形式都有各自不同的表现风格和特点,这就是作品的体裁,就音乐来说也是如此。作为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艺术,音乐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种各样的体裁,伴随着每一种体裁的诞生的是音乐本身不断地发展。本章中用两节的篇幅介绍了各种音乐的体裁,另外在第三节,我们又增添了中国民间音乐的体裁,期望大家能够全面的了解古今中外音乐体裁的种类和特点。当然,时代在发展,音乐也是如此,我们相信会有更多的音乐体裁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而正因为如此,音乐才能够以其强大的生命力立足于艺术的广阔天空中,为我们奉献一次又一次的惊奇和感动。 单元 导读 1.掌握本章中介绍的音乐体裁,对其风格特点有初步的认识。 2.了解各种音乐体裁在音乐表现方面的不同和各自的代表作品。 学习目标 第一节 声乐体裁 一、夜曲、小夜曲 1.夜曲 夜曲是流行于18世纪的一种器乐套曲,因为常常在夜间露天演奏而得名。后来专指一种具有特性曲风格(19世纪各种器乐小品的总称,多表现诗情画意和生活情趣,主要是附有文学性曲名的钢琴小曲)的钢琴小曲。夜曲的原文nocturn,源于拉丁文nox(夜神),其宗教含义为“夜祷”。爱尔兰作曲家菲尔德就根据这一宗教意义首创了这一体裁,后来经波兰作曲家肖邦作了进一步的发展。它的织体风格与无词歌类似,速度缓慢,采用分解和弦式的伴奏音型,其旋律优雅动人,富有歌唱性,创造出宁静而沉思的梦幻之境。夜曲是菲尔德和肖邦所喜用的体裁,他们分别都作有夜曲二十多首。 2.小夜曲 小夜曲,其英文原意是“傍晚的音乐”,它源于欧洲中世纪骑士文学的一种爱情歌曲,流行于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在傍晚,游吟诗人们往往弹着吉他或者曼陀林在相爱的恋人的窗下边弹边唱,因此而得名,后来逐渐成为独立的独唱曲和器乐曲。舒伯特、古诺、福莱、托斯蒂、托塞里等作曲家都写过小夜曲式的歌曲,其中以舒伯特的声乐套曲《天鹅之歌》中的《小夜曲》最为著名。钢琴伴奏采用了吉他式的音型,主题旋律优美婉转、平静而又期待,小调式,3/4拍。后半段音乐趋于激动,旋律由附点音符和上扬的和弦分解音构成,很快又安静下来,音乐渐渐弱下来,仿佛歌声远飘而去。 最好的音乐是这种音乐,它能够使最优秀、最有教养的人快乐,特别是使那个在品德和修养上最为卓越的一个人快乐。 ——柏拉图 二、 歌剧 歌剧(Opera)是用声乐和器乐表现剧情的戏剧作品,它是音乐与诗歌、戏剧表演、舞蹈、舞台美术、服装等结合为一体的综合艺术。歌剧产生于16世纪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取材于希腊神话的音乐剧,《达美尼》通常被认为是第一部歌剧。现存的最早的歌剧是1600年上演的《尤丽狄西》。起初歌剧是为恢复古希腊文化的理想而作的,观众很少,多为知音,其伴奏也较为简单,只有钢琴等数种乐器。 歌剧的形式,其构成部分包括序曲(Overture)、间奏曲(Intermezzo)、合唱(chotus)、重唱(Ensemble)、独唱(solo)等。歌剧中主角的独唱,又分为咏叹调、宣叙调,还有小咏叹调、咏叙调、卡伐蒂那、浪漫曲、小夜曲等。 (1)咏叹调(Aria)是西洋歌剧中的一种独唱曲,同时在清唱剧和康塔塔中也有此种歌曲。咏叹调通常用管弦乐队或键盘乐器伴奏,富于抒情性和戏剧性,篇幅较长。17、18世纪的咏叹词一般采用“从头反复的咏叹调”形式,亦即“ABA三段体结构”。自格鲁克之后,咏叹词的结构才不限制用固定的格式。 (2)宣叙调(Recitativo)也叫“朗诵调”,是一种以语言的自然音调为根据的、吟唱性质的独唱曲。其歌词一般用类似说话的散文形式写成,多用于咏叹调的前面,或者用于两段咏叹调之间,来说明情节。其音乐特点是:无小节线,节奏自由往往有很多的同音重复,旋律的起伏不大,有时没有伴奏,伴奏又分为用通奏低音衬托和用管弦乐伴奏两种。 由于地区、时代的不同,歌剧又分为正歌剧、喜歌剧、大歌剧、轻歌剧、乐剧等多种类型。 (1)正歌剧专指盛行于18世纪意大利的歌剧。正歌剧的文学题材多取自神话或者历史故事,一般要分三幕,其中的每一场都先用宣叙调铺陈剧情,然后用咏叹调刻画人物的性格和思想感情。正歌剧的音乐比较看重华丽的演唱技巧,以更接近宫廷贵族的口味。正歌剧后来从意大利传到了欧洲各国,莫扎特的歌剧《伊多梅尼奥》、《体托的仁慈》就是正歌剧的代表作。 (2)意大利喜歌剧原来是作为正歌剧的幕间戏来用的,后来逐渐脱离正歌剧独立演出。往往取材于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喜剧性故事,其音乐生动活泼、生活气息很浓。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唐乔凡尼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