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18课《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课件 北京课改版.ppt

发布:2017-08-07约字共1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学 习 目 标 整 体 感 知 研 读 课 文 课 文 小 结 布 置 作 业 情 境 导 入 返回 情境导入 如梦令  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首李清照的小词大家都不陌生吧?今天,老师带领大家来学习一篇也与海棠有关的追忆性文章。 返回 学习目标 ⒈理解邓颖超通过对海棠花的几次描述来表达对周恩来深切思念的写作效果。 ⒉掌握利用具体事物来描述内心感受的写作技巧,品味舒缓、朴素语言的艺术魅力。 ⒊感受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伟大情操与高尚情怀。 作者简介 整体感知 1924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任中共天津地委妇女部部长,同年与周恩来结婚,1934年带病参加长征。1949年起,先后在全国妇联、全国人大等担任要职。1992年7月11日在北京逝世,终年88岁。 邓颖超 (1904-1992)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中国妇女运动的领导人。周恩来的妻子。河南光山人。 字词积累 甬道( ) 不屈不挠(  ) 束缚(  ) 仪式(  ) 浮想联翩(   ) 伴侣( ) yǒng náo fù yí piān lǚ 繁荣昌盛: 救亡图存: 不屈不挠: 浮想联翩: 含笑九泉: 形容经济或事业蓬勃发展,兴旺兴盛。 拯救国家或民族的危亡,谋求生存。 不屈服,不软弱。挠,弯曲,比喻屈服。 头脑里涌现出许多感想。? 面带笑容死去,表示人死去而没有遗憾。? 自主探究 返回 1.阅读文段,本文可分为几个部分?分别讲述了什么内容? 2.作者回忆了与海棠花相关的哪些生活片段? 第一部分 (1)看花思人深情追忆 (2-6)回忆共度美好时光 (7-9)爱情道路患难与共 第三部分 (10-11)遥想过去深情一片 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 第二部分 第一个片断是因为爱海棠花,就选定盛开着海棠花的院落来居住,而且一住就是二十六年,三十八年。 第二个片断是海棠花与邓颖超共同经历了三十八个年头,仍然生机勃勃,花团锦簇,果实累累。人们不但可以赏花,还可以品尝果实。 ? 第三个片断细致描绘了周恩来生前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常抽几分钟独自驻足观赏,以此也得以稍稍休息,或与邓颖超并肩赏花。 第四个片断写邓颖超为远在日内瓦的周恩来剪了一枝海棠花,压在书本里,通过鸿雁传情,表达她的思念,体贴之心。 ?第五个片断是思念总理“我认为你一定随着春天温暖的风,又踏着严寒冬天的雪,深入到祖国的高山,平原,飘进了黄河、长江进入了无边无际的海洋。”? 合作探究 1.课文从西花厅的海棠花写起,对表现主人公的人物形象和精神境界起到了什么作用? 研读课文 明确:本文是一篇追忆性的文字,它由西花厅的海棠花写起,触发了作者对过去有关人物和事件的深情回忆,把已经逝去的情景再现在我们面前,不仅使我们感受到邓颖超与周恩来两心相照的眷眷深情,也使我们看到他们远大的革命理想和坚定的信念。 2.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文章的结尾一句,作者为什么称周恩来为“同志,战友,伴侣”? 明确:他们有着共同的革命理想和为理想而献身的崇高精神,所以是“同志”;他们的一生都在为共同的革命理想而艰苦奋斗着,所以是“战友”;他们的婚姻“是两个具有相似出身与相似思想的共产主义革命者的终身结合”,“是具有信念的婚姻”,所以是“伴侣”。 课文小结 本文是一篇追忆性的文章,作者通过追忆与丈夫周恩来相识、相知、相爱的过程,把已经逝去的情景再现在我们面前,表现了作者和周恩来共同的革命理想,坚定的革命信念和忠贞不渝的爱情,寄托了对周恩来的深情怀念。 退出 布置作业 1.完成教师课堂上布置的网上作业; 2.了解有关周恩来的故事,谈一谈你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认识。 *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