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第三章 色谱的定性和定量分析.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三章 色谱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第一节 定性 三.选择检测器定性 第二节 定量 三.定量方法 归一法,内标法,外标法。各有其优缺点, 1 归一法 优点:是相对法∴与进样量无关,定量较准确 缺点:要求 全出峰(样品所有组分都要出峰) 全知峰(有所有组分的标准品) * * 色谱法分离好,定性难 色谱分析分三个阶段 仪器调试 操作条件选择 定性定量---保留值定性 --- 峰高,峰面积定量 一.保留值定性 1.利用纯物质对照定性 优点:简单 缺点:要有纯样,适用于已知物, 操作条件要稳定 2.相对保留值定性 优点:比绝对法重现性好 缺点:也需要纯样,比绝对法麻烦 3.加入已知物增加峰高法 在未知样品加入纯样看哪个峰高增加的组分即可能为这种已知物。 4.保留指数定性法 IiX = 100[Z +(lg t?R(i) - lg t?R(Z))/(lg t?R(Z+1) - lg t?R(Z)) 优点:测得Ix值与文献值对照就可定性。 缺点:1. 要有正构烷烃纯样。 2. 可供查阅的文献值太少。 3.柱子与柱温要与文献规定相同 二其它方法定性 1.用比保留体积Vg定性 优点:不用纯样 缺点:如果固定液流失,则定性不准。 2.利用保留值规律定性 a.碳数规律 logVg=A1n+B1 b.沸点规律 logVg=A2Tb+B2 c.柱温规律 I=A3+B3 四.联用 GC - MS GC - FTIR(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 GC - NMR 缺点:标准谱图太少,一般用计算机检索 五.双柱定性: 一根极性柱,一根非极性柱。 对于一根柱子上有相同保留值的组分可采用双柱定性。 若二根柱上tR未知与tR已知都吻合,则定性可靠性就增一倍。 ? 1.求峰面积 定量准确度决定于 2.求相对校正因子 3.选准确定量方法 一.峰面积 1. 对称峰: A=1.065 W1/2 h 2.不对称峰 A = 1/2 ?h(W0.15 + W0.85) 式中W0.15和 W0.85 分别为峰高0.15倍和0.85倍处的峰宽 二.定量校正因子f 为什么要用f? ∵不同组分有不同的响应值 例如用TCD,N2作载气测O2,H2的百分含量 若H2、O2峰面积相同, 百分含量相同就不对。不能用下式计算: ∵H2的热导系数大,TCD响应大,但实际含量小∴必须用校正因子. A C f H2 500 50% 0.1 O2 50 50% 1 绝对校正因子 f叫绝对校正因子 ,决定于检测器的灵敏度,f不易测定。 ∴常用相对校正因子f’ 通常所指的校正因子都是指相对 校正因子。 1. 相对校正因子 相对校正因子定义为 即某组分i的相对校正因子f’为组分i与标准物质s的绝对校正因子之比。 2. 相对校正因子的表示方法 重量校正因子与摩尔校正因子 重量校正因子 w -- 重量 A -- 峰面积 摩尔校正因子 M--分子量 准确定量分析时,应该用自己测定的校正因子,而不用文献值∵ 校正因子随检测器类别,使用载气的不同而不同 3. 相对校正因子的测定方法 f’值可引用文献值,也可以自己测定。 标准物质,TCD是苯, FID是正庚烷。 准确称量被测组分wi和标准组分ws的重量 在线线范围内进样测 Ai,As 求f’ w或f’ M 多次测定,求平均值。 ……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