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小小企业会计准则外币业务核算.doc

发布:2017-04-03约5.38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外币交易 一、外币交易概述 外币交易,是指小企业以外币计价或者结算的交易。外币,是指小企业记账本位币以外的货币。小企业应当选择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小企业,可以选定其中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编报的财务报表应当折算为人民币财务报表。 (一)记账本位币 记账本位币,是指小企业经营所处的主要经济环境中的货币。主要经济环境,通常是指小企业主要产生和支出现金的环境,使用该环境中的货币最能反映小企业的主要交易的经济结果。 《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小企业应当选择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小企业,可以选定其中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编报的财务报表应当折算为人民币财务报表。 小企业记账本位币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但小企业经营所处的主要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除外。小企业因经营所处的主要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确需变更记账本位币的,应当采用变更当日的即期汇率将所有项目折算为变更后的记账本位币。 (二)即期汇率 汇率,是指两种货币相兑换的比率,是一种货币用另一种货币单位所表示的价格。我们通常在银行见到的汇率有三种表示方式:买入价、卖出价和中间价。买入价与卖出价,是就银行的角度而言。 买入价,是指银行向客户买入外汇时所采用的汇率。企业卖出外汇,即银行买入外汇,这就要按买入价结算。 卖出价,是指银行向客户出售外汇时所采用的汇率。企业买入外汇,即银行出售外汇,这就要按卖出价结算。银行的卖出价一般高于买入价,以获取其中的差价。 中间价=(买入价+卖出价)÷2 无论买入价,还是卖出价,均是立即交付的结算价格,都是即期汇率,即期汇率是相对于远期汇率而言的,远期汇率是在未来某一日交付时的结算价格。为方便核算,《小企业会计准则》中小企业用于记账的即期汇率,是指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当日人民币外汇牌价的中间价。 (三)交易当期平均汇率 交易当期平均汇率通常与交易发生日的即期汇率近似。为了简化核算,《小企业会计准则》所称交易当期平均汇率,是指外币交易当期的月初即期汇率与月末即期汇率的平均汇率,即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月初人民币汇率的中间价与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月末人民币汇率的中间价的平均值。可用公式表示如下: 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交易当期平均汇率=(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月初人民币汇率的中间价+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月末人民币汇率的中间价)÷2 二、外币交易的会计处理 外币交易的会计处理有外币统账制和外币分账制两种方法。外币统账制是指在发生外币交易时,即折算为记账本位币入账。外币分账制是指在日常核算时以外币原币记账,分别币种核算损益和编制财务报表,在资产负债表日将外币财务报表折算为记账本位币表示的财务报表,并与记账本位币财务报表进行汇总,编制企业整体业务的财务报表。我国大多数企业都采用外币统账制,只有银行等少数金融企业采用外币分账制。《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小企业对于发生的外币交易,应当将外币金额折算为记账本位币金额,即采用外币统账制。 (一)账户设置 小企业进行外币交易核算时,应设置相应的外币账户。外币账户包括:外币库存现金、外币银行存款以及用外币结算的债权债务账户。外币结算的债权账户包括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等;外币结算的债务账户包括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等。 外币统账制下,小企业对外币交易金额因汇率变动而产生的损失在“财务费用”科目下设置二级科目“汇兑损失”核算,小企业发生的汇兑收益,在“营业外收入”科目核算,不在“财务费用”科目核算。 (二)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 企业发生外币交易时,其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为: 1.小企业发生外币交易时,按照交易发生日的即期汇率或交易当期平均汇率将外币金额折算为记账本位币金额,按照折算后的记账本位币金额登记有关账户;在登记有关记账本位币账户的同时,按照外币金额登记相应的外币账户。 2.期末,将所有外币货币性项目的外币余额,按照期末即期汇率折算为记账本位币金额,并与原记账本位币金额相比较,其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3.结算外币货币性项目时,将其外币结算金额按照当日即期汇率折算为记账本位币金额,并与原记账本位币金额相比较,其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三)外币交易的会计处理 外币交易,是指小企业以外币计价或者结算的交易。小企业的外币交易包括:①买入或者卖出以外币计价的商品或者劳务;例如,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的国内甲公司向国外乙公司销售商品,货款以欧元结算;甲公司从境外以美元购买固定资产或生产用原材料等。②借人或者借出外币资金,例如,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的A公司从中国银行借人美元等。③其他以外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