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学生在数学课堂主动参与意识MicrosoftWord文档.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怎样培养学生在数学课堂的主动参与意识(2011-6-25已交)
学科:中学数学 作者姓名:梅春林 单位:村前中学
摘要
让学生主动快乐接受新知识,是素质教育大力提倡的。而那种被动接受知识,我们要坚决摒弃。现在班上有起码半数以上学生学习是被迫学习的,正所谓题海战术。至此,我在这里呼吁学生学数学一定要主动参与。
正文
新世纪,国家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在课堂上让他们成为真正的主人,让每个学生在学习上有参与意识。
课堂是教师传授知识的最主要方式,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培养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主要途径。现在教育理论反对在教学中只注重结论不注重过程的教学,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把如何得到结论的全部思维过程展现出来,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不但学到知识而且提高能力。课堂教学成功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学生的参与情况,这就首先要求学生要有参与意识,培养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这是现代数学教学的趋势。为此,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上应充分让学生动起来。即让学生的个性表露出来,思维活跃起来,手脚解放出来,这将会极大地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
当今中学生由于年龄偏小,对老师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教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学习习惯不好。表现在不制定学习计划,坐等上课,课前不预习,对老师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或呆坐听着,上课不得要领,没听到门道。这都是学生没有真正参与教学过程也就是参与意识差,被动学习。机械地等待教师安排。那作为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一、教师不仅仅是一个教育者,还要明确自己扮演的角色。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是组织者、点播者,因此学生的参与意识与我们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和对学生的培养有着直接的关系,现在的教师不能仅是一个传道、授业、解惑者,因严守“师道尊严”的观念而无法摆脱“教”为中心的思想,与学生在心理上有一定的距离。相反,应是一个明智的辅导员,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情况下,扮演不同的角色,可以是示范者、评论者、欣赏者也可以是顾问和朋友。
二、提高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参与意识,让学生主动、自由、快乐、有效地学习。
首先,创设民主轻松的课堂教学环境,使学生勤于动脑,勇于发言。
心理学家指出:人在情绪低落的时候,想象力只有平时的二分之一甚至更少。因此只有在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能以宽容友好的心态对待每一位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师生之间应该建立亲和的对话平台,沟通对话渠道,让学生觉得老师不是课堂教学内容的垄断者,更不是课堂教学的主宰。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可以一锤定音,而是可以和学生面对面的交流,可以聆听学生的见解,并能适时给以赞同表扬或指正他们的观点。学生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上不应该仅仅是学习活动的接受者,而应该充分体现主体地位的作用,积极参与到一个新知识的思维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爱因斯坦说过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首先在思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的给以启发,教学生如何去动脑,如何去思考,但不是在教师的思维圈子中顺着教师的思路走。如不这样,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就会妨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削弱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在新旧知识的联结处想;在知识的疑难处想; 在思维干扰处想。对于学生思维的结果,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说出计算的原理;说出概念的形成;说出公式的推导;说出解题的思路。可以让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对学生中独特的想法不要轻易的否定,鼓励学生标新立异。这样每个学生都能深刻理解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使学生不仅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使学生对数学情有独钟。
其次,养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使学生在讨论交流的氛围中学习。
在数学课堂上,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生就会以主动的态度和自己的方式去探究知识,会以主人的身份与教师与他们的伙伴、朋友一起讨论、探究其中的问题,即在师生、生生之间的一种民主、有序的交流。在课前,教师应先先设计对哪些应作必要的启发指导,哪些应由学生自由充分地讨论。在教学中的重难点处,由于每个学生都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事物的理解,不同的学生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的方面,若能组织学生做分组讨论则有利于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学生之间相互启发,相互讨论、学习,思维由集中而发散,又由发散而集中,个人的思维在集体的智慧中得到发展,这样同学之间相互弥补、借鉴和启发形成交换的思维网络,对问题的解决有很大的帮助。而让每个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动手、动脑更是发展其创造力的有效方法,教师应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学生间的交流活动,对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不轻易表态或下结论;对学生中出现的错误不压抑而是在群体交流与讨论中让学生自我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