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异甘草酸镁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老年药物性肝损伤的疗效.doc

发布:2018-01-31约2.73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异甘草酸镁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老年药物性肝损伤的疗效 (成都军区总医院干部病房 四川 成都 610083)   【摘要】 目的:探讨异甘草酸镁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老年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3月至2015年3月期间收治的66例老年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n=33),对照组患者给予异甘草酸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并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各肝功能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7.88%,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2.73%,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lt;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肝功能情况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gt;0.05),治疗后,两组的AS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LP(碱性磷酸酶)、TBIL(总胆红素)以及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等指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降低幅度更大,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lt;0.05)。结论:针对老年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治疗,采用异甘草酸镁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疗效确切,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ALT和AST水平,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异甘草酸镁;还原型谷胱甘肽;药物性肝损伤;疗效   【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7-0055-01   老年药物性肝损伤指老年人在治疗过程中,采用单种或多种药物进行治疗时,由于其代谢产物、药物本身、特殊体质对药物的超敏感性或耐受性降低,导致患者肝脏受损,因而被称为药物性肝损伤[1]。近年来,随着用药人群及药物种类的增加,加之老年人随着年龄增大,机体功能的退化,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病率呈日益上升趋势,为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本研究对观察组患者采用异甘草酸镁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院2010年3月~2015年3月期间收治的66例老年药物性肝损伤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前均有明确的损肝药物史,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肝损伤,入选患者均符合2007年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肝胆疾病协作组《急性药物性肝损伤诊治建议(草案)》诊断标准[2]。其中男54例,女12例,平均年龄(72.3plusmn;7.4)岁,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3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gt;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治疗:给予患者100mg异甘草酸镁(生产单位:江苏正大天晴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规格:50mg),联合5%葡萄糖100ml,采用静脉滴注方式,1次/天,连续治疗15天。   观察组治疗:给予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胎治疗,取100mg异甘草酸镁联合1.2g还原型谷胱甘肽(生产单位:上海复旦复华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规格:0.6g),加入5%葡萄糖100ml,采用静脉滴注方式,1次/天,连续治疗15天。   1.3 疗效评判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观察并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AST、ALP、TBIL、 ALT指标变化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两组间计量资料以均数plusmn;标准差(x-plusmn;s)表示,采用t检验,组间计数资料采用%表示,采用chi;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观察组显效69.70%(23/33),有效18.18%(6/33),无效12.12%(4/33),总有效率87.88%(29/33);对照组显效51.52%(17/33),有效21.21%(7/33),无效27.27%(9/33),总有效率72.73%(24/33)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lt;0.05)。   2.2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情况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AST、ALP、TBIL、ALT指标无明显差异(Plt;0.05),治疗后观察组的AST、ALP、TBIL、ALT指标分别为(103.4plusmn;25.6)、(206.6plusmn;28.4)、(24.2plusmn;9.5)、(36.4plusmn;11.9);对照组分别为(123.5plusmn;23.4)、(326.6.6plusmn;36.4)、(46.3plusmn;11.4)、(51.3plusmn;22.4),观察组肝功能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lt;0.05)。   3.讨论   老年药物性肝损伤是消化内科中的常见病,临床上可将其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