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润物无声》.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春 风 化 雨,润 物 无声 —吉安市特殊教育学校办学特色汇报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推行特殊学校有效课程改革,培养优秀的残疾学生,学校上下齐心合力,办有特色学校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逐步形成“学校工作科研化、教学手段现代化、选择性课程教育普及化、艺术教育特色化、校园建设书香化、对外交流多样化”的新格局。走出了一条“课程改革出人才”、“艺体教育育英才”、“职业教育练技能”的发展之路。课程改革如暖暖春风修根根翠竹本着“融入社会,共享人生”的宗旨,针对残疾学生特点,以运动康复、艺术体育、语言训练等为抓手,全面开展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特别是在2013年市教育局关于开展“1+1”素质教育、三化进校园和美丽校园建设以来,学校在推进学校后期建设的同时,大力开展特色创建在课程改革、体艺教育、职业技能培养三个方面形成学校的亮点和特色。1.加大课程改革力度,丰富体艺活动内容。积极探索开展艺术、体育课程,每周利用两个下午、课外活动和周末时间,在两部分别开展一系列特色活动课程,启音部在原有绘画和舞蹈两项艺术课程的基础上,不仅加大课程力度,而且新开设书法、手工、十字绣、丝网花、诵读、钻贴画等课程,体育课程在原有常规体育课和滚球队的基础上成立学校在启音和启智部分别普及跳绳和拍球运动,成立花样跳绳队、兵乓球队、足球队、游泳队、田径队、羽毛球队等,获得可喜的成绩。2.“三化”教育进课堂,诵读活动添自信。启音部和启智部的同学们利用晨读的时间进行经典诵读。我校一直注重把三化进校园的内容贯穿于日常教学中,让我们的孩子全面了解经典文化、庐陵文化、红色文化的内涵和寓意。一直以来,学校教导处在启音、启智两部每学期都开展经典诵读表演活动,两部学生积极参与。教导处还编辑了《经典诵读本》,每个学生一本,班主任每天利用晨读、课余、小结时间组织学生进行朗诵,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全校性的诵读展示评比活动。每一次学生们能在活动中找到自信,提高了口语沟通交流的能力,在自信中感受快乐,在快乐中得到了成长。3. 教师专业育小荷,学生作品成桥梁。在学校“敬业、感恩、专业、育人”的办学理念下,学校教师纷纷自学苦练,扬其所长,主动报名承担体艺素质课程,启音部、启智部的书法、美工、绘画、十字绣兴趣组在老师带领下,刻苦学习,创作了一批属于他们自己的艺术作品,这些作品不仅成为了装扮学校的饰品,成为学校答谢爱心人士、爱心单位的礼物品,一个个小书法家、小画家成为学校和外界的友谊桥梁。4.狠抓常规落实,扎实校本研习。①向课堂要质量,是学校抓教学质量的有力抓手。教导处在认真落实教学《教育教学评估细则》基础上进行了改革创新,要求教师每周备一节精品课,每学期上一节精品课,每个备课组评选一份精品教案。②课堂教学中努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营造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积极开展学生评教活动。为全面提升教师素质,学校扎实开展校本学习和研究。③切实加强了教师业务学习,为每位教师证订了一份业务期刊《现代特殊教育》,给予经费教师资助定阅一份专业书刊;每月安排两次全体教师参与的业务学习活动,在活动中采用请学校优秀教师讲座,学习业务专刊,观察课堂教学实录等方式;④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榜样作用,学校采用一对一“师徒结对”的方法,让每一个骨干教师带好一个青年教师,每学年师傅听课若干节课并指导提出宝贵的建议,徒弟上好一节汇报课;⑤学校还根据特色发展的需要,选门派体艺教师到上海、福建、北京、郑州、大连、南昌等地学习交流,专业技能得到大幅提升;为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和学校特色发展的需要,学校还外聘教练指导教学;学校还吸引了乒乓教练、足球教练、游泳教练、心灵成长师等4名爱心义工,助力学生素质特升。5、积极申报课题,人人参与研究。为解决特殊教育中的难题,学校以问题为导向,积极开展教育科研。2012年以来,学校先后申报了省级课题3项,市级课题一项,2项均已结题,其中两项获全省优秀课题奖,分别为启音部《提高聋生沟通交往能力的研究》和启智部的《如何加强对残疾学生的性教育》。我校全校教师参与课题研究。教师参加各级业务竞赛获奖30多人次,发表专业论文100余篇,学校学科教学成绩一直列全市之首,学生参加各类竞赛获奖 50多人次。学校参与了市教研室牵头的省级课题《培智生日常生活课程》,我们以此课题为依,托探索技能和生活化课程,提升师生素质。开展青年教师学生生活适应性课程公开课竞赛活动 ,做到人人赛课,全体参与,以赛促成长。开展生活技能课程和职业技能课程探索,满足学生需求。在原有计算机、绘画课程的基础上,增加了、电子品加工、烘培、家政、美容和水晶十字绣课程。 二、艺体教育如支支圃架正块块竹阴。1.大课间两个普及,活力校园提素质。以“每天锻炼一小时,快乐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理念,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学校严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