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研究重点课题《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在民族地区教育应用持续发展机制的研究》子课题《应用贵港城域网“天地合一”远教资源优化.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央电教馆“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重点课题《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在民族地区教育应用持续发展机制的研究》子课题《应用贵港城域网“天地合一”远教资源优化课堂教学》
课题研究结题总结
桂平市白沙镇中心小学课题组
在新课改背景下,我们学校坚持科研兴校、科研兴教。回顾来,课题组成员都能够全力以赴,认真学习,不断探索,围绕课题研究,做了大量工作,。现将课题研究工作总结:课题研究
参与研究人员:全校教师 参与运用“天地合一”资源课堂教学应用研究,撰写研究论文或反思。
3、及时制订《课题管理制度》、《子课题的具体实施方案》《课题研究阶段性行动计划》,尽量使课题的研究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4、设立了本课题组的公共邮箱,以此来管理课题组以及各教师的研究资料。为此,技术人员陈翠萍对全体组员进行了邮箱使用的培训,提高了工作效率。
5、建立我们学校的网站,而且在学校网站中专门开辟了一栏“远教课题研究”,有利于把课题研究的计划、方案、总结,一些活动剪影、研究人员的一些专题成果、荣誉证书等在网上展示,这不但方便于我们交流研究,也无形中建立了一种激励的机制,让组员们在公开的平台中比能力、比业绩,这大大地推动了课题研究的深入进展,而且带动全体教师乃至全镇教师参与到这个课题研究中来。
6、对学校现有设备情况、用电情况进行调查统计,统筹计划学校经费,有计划地逐期增添软、硬件设备,为远教项目应用以及课题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全面开展实验工作。
(一)培训研究人员。
1、召集全体组员召开本校远教课题开题会议,向全体组员印发了关于课题研究的各种材料,介绍《应用“天地合一”远教资源优化课堂教学》课题研究—总结--行动—总结—行动的“行动研究法”。
(3)2007年6月,向市电教站上交2006年课题研究工作总结和上交2007年课题研究计划及研究任务。
(4)再次修改整理子课题研究方案,按要求填写“五表”,并于12月20日上交市课题组。
(5)2007年春季、秋季期期末,要求各研究人员上交优秀课例及实验总结各一篇进行校级评比,布置暑假内每人完成一篇教学叙事或论文。
(6)2008年1月,向市课题组上交了2007年度工作总结及 2008年课题研究工作计划。
(四)深入课堂,反复研究。
根据课题的性质,我们采取了行动研究法,利用学校的中心作用直接深入课堂,反复研究,并由校内向校外渗透、辐射。
1、立足课堂,不离本分。
本课题组的成员都是一线的教师,课题组要求他们立足于自己的课堂,利用贵港教育城域网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课堂教学。如何能够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为教师的课堂教学加分,并形成了一定的教学模式,这是我们探究的重点。为了尽快地转变广大实验教师的教育观念,使课题研究工作顺利地实施,梁世伟校长、蒋永副校长、杨国钦教导主任和学校的其他领导经常深入实验教师的班级听课、了解实验情况,及时解决问题,鼓励实验教师大胆进行实验,把指导课题研究实验教师的课堂教学工作作为本学期工作的重中之重。领导深入课堂,反复进行听课指导,实验教师本身既有压力又有动力,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题实验探究中。
2、实验记录,帮助探究。
在本课题的实验中,我校注重教师的科学探究记录,我们把教师的探究记录装订成册,记录个人探究活动、小组探究活动的思维全过程,并把他们的记录装订成册,以此真实的记录教师在科学道路上成长的足迹。除了课题组的课题大事记,还有日记形式的教师成长记录,有论文集,有教育叙事,更有教师们的优秀教学设计以及案例。
3、勇于交流与创新,拓展思路。
作为一个镇级中心校,除了安排每位教师利用城域网资源上好一节校级研究课外,我们并不局限于本校的教学研究,我们结合本校的“送教下村”活动,把本课题的研究地域扩大,让我们的研究有一个更广阔的交流信息、运用信息,提高教学水平的平台。
2006年4月,中心校举办全镇教师基本功大赛,把多媒体课件制作作为比赛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项目;
2006年9月22日、10月13日、10月20日,语文科的刘燕、吕越、李荣冰,数学科的徐小娟、杨贤凤、刘杰闺这六位老师利用城域网资源结合新课改,各上了一节镇级研究课;
2006年4月,吕越、杨贤凤老师将语文、数学各一节优秀整合课送到新龙中心校;
2006年5月,李燕冰、刘杰闺老师分别将语文、数学各一节优秀整合课送到福田小学、石贵小学;
2006年6月,刘燕老师将一节优秀整合课送到景乐中心校;
2006年10月,叶晓、覃丽老师分别将语文、数学各一节优秀整合课送到新龙小学、水产小学;
2006年11月,黄海杏送一节数学优秀整合课到思建小学;
2006年12月,陆伟姮将一节语文优秀整合课送到洋坡小学;
2006年12月,中心校成功举办2006年度教学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