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论文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资源利用现状的思考.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资源利用现状的思考
摘要: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大项目,目前农远工程已在全国大面积铺开,在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提升农村学校师生信息技术素养,提高农村中小学办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等方面均取得了明显的效果。随着农远工程的深入实施,也暴露出一些问题。笔者经过三年应用实践和县域内的实地调研,发现了影响农远工程资源利用的一些共性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 农远工程 农远工程资源 应用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以下简称“农远工程”)是经国务院批准,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财政部从2003年起开始实施的一项利国利民的大项目,此项工程旨在为了加快农村教育发展,缩小数字鸿沟,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协调发展。在农村中小学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用信息化带动农村教育现代化,使农村享受发达地区及城市优质的教育资源。2007年11月,农远工程项目落户我校,经过三年的应用实践和在县域内的实地调研,笔者发现农远工程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共性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为有效利用农远工程资源,提高“农远工程”应用效益提供一些可供借鉴的方法和途径,思考不足之处,还望指教。
一、县域内农远工程基本情况概述
2007年我县被列入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实施县。该项目总投资809.8万元,其中中央和省政府投资444.3万元,市政府投资127.5万元,县政府投资238万元,建设三种模式项目学校共222所,其中模式一学校(教学光盘播放点)42所,模式二学校(卫星教学收视点)142所,模式三学校(计算机教室)38所。2008年又追加项目设备近百万元,建计算机教室13个,多媒体教室15个,卫星接收播放室3个。
目前,全县硬件设施都已到位,如何让这些设施充分发挥作用,使“农远工程”的实施和应用落到实处,服务于学校教学,关键在于农远工程资源的有效利用。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应本着“农远工程资源的闲置和浪费就是最大失职”的思想,积极开展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二、农远工程存在的问题及其分析
笔者2007年9月参加了河北省农远工程骨干教师培训,几年来一直从事农远工程资源管理工作,并担任县域内的“农远工程”兼职管理员,有了更多接触全县“农远工程”项目校的机会,通过笔者的应用实践和县域内实地调研发现了一些具体的共性问题,在此归纳如下:
1、技术支持不到位造成农远工程资源软、硬件维护维修困难。
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农远设备的供应商售后服务不理想,大部分远程教育设备的供应商未在县级以下地方设立售后服务点。在农远工程硬件建设结束后,预先的售后服务承诺很难完全落实。农村中小学校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设备数量大、覆盖面广,企业不能来学校服务,集成供应商互相推卸责任。学校的硬件设备出现故障时,无法及时得到解决。二是“农远”技术服务人员技术不过硬,或者一些农村学校没有技术人员,无法自己解决日常教学应用中碰到的一些问题,致使“农远”网络系统及硬件设备缺乏管理和维护。其次,“农远”设备正常运行的维护经费问题没有妥善的解决办法,这也制约着“农远”的深入开展。
2、农远工程资源管理问题
“农远工程”项目校专职的管理教师缺乏,大多数所谓的技术人员是跨学科、跨专业的兼职教师,经过短期培训就匆匆走上技术服务岗位。在实际工作中,这些人员暴露了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教师技术上达不到要求,还要兼任其他的教学任务,加上“农远”管理又是一项探索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工作任务繁重而复杂。很难对学科教师有效利用农远工程资源进行教学提供针对性指导和帮助,也影响了农远工程资源效用的发挥。
3、学科教师培训问题
农远工程项目校教师所学专业中,计算机及教育技术专业的教师少之又少。无法对学科教师提供指导和帮助,学科教师培训更是无从谈起,这与学科教师农远工程资源应用水平还比较低不无关系。因此,加大培训力度,提高驾驭农村远程教育设备的能力成为当务之急。
三、提高农远农远工程资源利用的途径
1、学校有必要为“农远工程”培养一批管理骨干人员。
通过培训,让一部分热心于现代远程教育并有一定基础的教师先行一步,以利于以点带面,分层推进。这就要求先成长起来的管理骨干人员发扬“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勤于学习,学之能用,关键时刻拉得出、用得上。培训过程中,有关管理部门要创造“走出去”的机会,积极参加省、市、县组织的各种培训,使管理骨干人员能排除“农远”设备的常见故障,开阔眼界,扩展技能。
2、利用管理骨干人员搞好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技能的培训
农远工程的核心是应用,更好的服务于教学工作。它的成败取决于广大教师是否能充分利用农远工程资源进行教学。因此,必须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提高教师应用农远工程资源的能力。英特尔首席执行官贝瑞特博士说过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