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alyo2010年度中级经济师考试金融专业知识与实务要点第四章商业银行经营.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生命是永恒不断的创造,因为在它内部蕴含着过剩的精力,它不断流溢,越出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它不停地追求,以形形色色的自我表现的形式表现出来。--泰戈尔
第一节 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概述
一、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的涵义
商业银行经营指商业银行对所开展的各种业务活动的组织与营销;
商业银行管理是商业银行对所开展的各种业务活动的控制与监督。
二、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的内容
1、商业银行经营的内容
(1)负债业务。吸收存款,向中央银行借款,同业拆借和货币市场拆借及从国际货币市场借款等;其中又以吸收存款为主。
(2)资产业务。贴现、贷款、证券投资、金融租赁。
(3)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中间业务:汇兑、信用证、信托、代收、银行卡。
表外业务:未到期的远期合约、期货、期权、备用信用证、银行承兑汇票等。
2、商业银行管理的内容
(1)资产负债管理(2)财务管理(3)风险管理(4)人力资源管理
商业银行存放在中央银行的一般性存款除用来满足其日常和清算需要外,另一作用是(调剂库存现金余额)。
3、商业银行经营活动的内容主要包括( 对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的组织与营销、对负债业务的组织和营销、对资产业务的组织和营销 )。、
三、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的关系
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经营是管理的对象和出发点,银行的管理是对经营活动的管理。经营是银行生存发展的根本,管理是为了确保经营的效率,服务于经营,为了更好的经营。
四、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的原则
(一)商行经营与管理的原则。1、安全性2、流动性3、盈利性。追求盈利是商行经营的核心目标。
(二)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关系。即有联系又有矛盾。
1、流动性与安全性是成正比;但流动性、安全性与盈利性成反比。
2、安全性是经营的前提,是经营管理原则之首;流动性是实现安全的必要手段;盈利性是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保证安全性和流动性的目的就是为了盈利。
商业银行三大经营原则中流动性原则是指(C.资产和负债流动性)
(三)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与管理原则
1、我国经营与原则的发展:(1)单一的贷款“三原则”(2)专业银行的贷款管理原则(3)经营与管理“三原则”的初步确定。1995年《商行法》经营管理原则在我国初步确立。(4)经营与管理原则的调整。1995年效益性、安全性、流动性。2003年改为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
2、我国银行经营与管理原则的特点
(1)效益性而不是盈利性
不单指经济效益,还包括社会效益
(2)我国银行经营原则顺序与国际接轨
(3)商业银行审慎经营规则
审慎经营包括风险管理、内部控制、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损失准备、风险集中、关联交易、资产流动性等要求
第二节 商业银行经营
一、商业银行经营。商业银行经营是对其所开展的各种业务活动的组织和营销。
二、商业的业务运营模式
(一)传统的业务运营模式
以层级管理为特征,以层级中的每一个业务单位为基础,以业务前后台一体为核心的方式。
传统经营模式的特点是网点的会计核算型
优点是前后台紧密结合,业务处理快捷等;缺点是由于风险控制要求,后台各个流程环节都必须配备人员单人业务量不饱满,人工成本高。
(二)新型的业务运营模式
新型业务运营模式的核心就是前后台分离。前台由会计核算性转为营销型(产品营销、柜台服务、风险控制);后台主要负责核心业务系统运行维护。
新型业务运营模式的优点:1、前台营业网点业务操作规范、工序化2、实现业务集约化处理3、实现效率提升4、提高风险防范能5、可以大降低成本
三、商业银行经营的核心:市场营销
(一)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的概念
商业银行市场营销是银行为了创造可同时实现个人和企业目标的交易机会,而对与金融产品有关的想法、物品和服务的构思、定价、促销和分销进行策划和实施的过程。
市场营销是经营的核心
(二)与客户建立更加稳定的关系——关系营销
关系营销与传统营销的区别是对顾客的理解
四、负债经营
商行的负债包括存款、同业拆借、向央行借款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存款。
(一)存款经营的基本内容
商业银行存款经营最重要的方面是必须不断创新金融产品,不断开拓为客户服务的领域。
(二)影响存款经营的因素1、支付机制的创新2、存款创造的调控3、政府的监管措施
(三)存款经营的衍生服务:现金管理
1、现金管理服务产生的背景
现金管理服务是商业银行向存款人提供包括告知其账户中的可用资金情况,建议他们选择、整合存款人的各个账户余额以实现其利息收入的最大化等服务——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理财服务。
2、现金管理服务的内容
(1)资金管理类服务:余额报告服务、存款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