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因子的发现1.ppt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会计学第1页/共24页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耳垂的位置1、有耳垂2、无耳垂卷舌1、有卷舌2、无卷舌第2页/共24页一、实验材料:豌豆1.豌豆是闭花自花传粉植物: 自然条件下,一般是纯种;易于实验分析。2.豌豆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1)性状:生物体的形态特征、行为方式和生理特性的总称。(2)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第3页/共24页 性状是在生物体个体发育过程中不同阶段表现出来的。(3)性状的表现:3.豌豆花大,易于做人工杂交实验。第4页/共24页二、实验方法:人工杂交法人工异花传粉一般步骤:去雄→套袋→传粉→套袋第5页/共24页三、实验过程:简单→复杂(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1.提出问题:隐性性状(1)不符合融合遗传;(2)F1均为显性性状,F2中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不是偶然的。显性性状数学统计性状分离第6页/共24页2.作出假说:颗粒遗传(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显性遗传因子D隐性遗传因子d(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纯合子DD、dd杂合子Dd(3)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进入不同配子中;(4)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条件①完全显性;②F1不同配子的生活力相同;③F2不同遗传因子组成的个体生活力相同。F1×矮茎高茎30:矮茎34第7页/共24页3.实验验证:测交实验(1)预测:(2)实验:4.得出结论:分离定律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提出问题作出假说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第8页/共24页假说—演绎法,Aa=Fn:AA=aa=Aa连续自交:Aa随机杂交:Fn:AA=aa=1/4,Aa=1/2第9页/共24页【例题1】1.选择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F2中的高茎豌豆自交,产生的F3遗传因子组成的比例和性状分离比如何?F3遗传因子组成的比例:DD:Dd:dd=3:2:1F3性状分离比:高茎:矮茎=5:12.选择如同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F2中的显性性状植株随机交配,产生的F3遗传因子组成的比例和性状分离比如何?F3遗传因子组成的比例:AA:Aa:aa=4:4:1F3性状分离比:显性:隐性=8:13.杂合子Aa连续自交和随机交配又将如何?第10页/共24页(二)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1.提出问题:(1)一对相对性状的分离对其他相对性状有没有影响;(2)F2中出现新的性状组合,分离比为9:3:3:1;(3)每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都遵循分离定律。2.作出假说:(1)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两对遗传因子控制;(2)F1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遗传因子自由组合;(3)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1 : 1 : 1 : 1第11页/共24页3.实验验证:测交实验(1)预测:(2)实验:4.得出结论:自由组合定律 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第12页/共24页【例题2】 根据2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分析,讨论分析3--n对相对性状(完全显性)的遗传结果,用数学式表示出来。相对性状F1配子F2基因型F2表现型种类组合种类比例种类比例123…n第13页/共24页【例题2】 根据2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分析,讨论分析3--n对相对性状(完全显性)的遗传结果,用数学式表示出来。相对性状F1配子F2基因型F2表现型种类组合种类比例种类比例12431:2:1231:2:1)222(3:11:2:1)323(3:1)3…………………n2n4n3n(1:2:1)n2n(3:1)n第14页/共24页四、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1.选材准确2.从简单到复杂3.把数学统计分析用于实验4.假说—演绎法五、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遗传学之父第15页/共24页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应用一、遗传学的基本概念、符号与图解(一)概念:1.交配类型:(1)自交(2)杂交(3)测交(4)回交:F1与P之一相交(5)正交与反交:排除细胞质遗传的干扰(6)自由交配:随机交配——遗传平衡第16页/共24页2.性状类型:生物体的形态特征、行为方式和生理特性的总称。 (1)性状:性状的表现性状是在生物体个体发育过程中不同阶段表现出来的。豌豆茎的高度:成熟的植株豌豆果实的性状:子房壁果皮果实珠被种皮种子受精极核胚乳受精卵胚耳垂的位置1、有耳垂2、无耳垂卷舌1、有卷舌2、无卷舌第17页/共24页(2)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3)显性性状(4)隐性性状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5)性状分离:(6)显性相对性:①完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