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跨学科实践活动3水质检测及自制净水器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docx
第四单元跨学科实践活动3水质检测及自制净水器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第四单元跨学科实践活动3水质检测及自制净水器
2.教学年级和班级: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
3.授课时间:2024年X月X日第X节课
4.教学时数:1课时
二、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通过水质检测及自制净水器的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分析能力。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让学生理解化学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水质检测的方法和原理:重点掌握不同水质指标的检测方法,如pH值、溶解氧、重金属离子等。
2.自制净水器的原理和设计:理解净水器的工作原理,学会设计简单的净水装置。
难点:
1.水质检测的准确性:确保实验过程中操作规范,减少误差。
2.净水器设计的创新性:结合所学知识,设计出既实用又创新的净水器。
解决办法:
1.通过示范实验,详细讲解水质检测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强调实验操作的规范性。
2.鼓励学生分组讨论,提出多种净水器设计方案,并进行可行性分析,引导学生创新思维。
3.对实验数据进行详细分析,帮助学生理解误差来源,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四、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水质检测仪器(pH试纸、溶解氧测定仪、重金属离子检测套件)、实验台、显微镜、电脑、投影仪
-课程平台:学校化学实验室管理系统、在线实验平台
-信息化资源:水质检测相关视频教程、自制净水器设计案例库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验指导书、小组讨论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环节(5分钟)**
1.播放一段关于水污染的纪录片片段,引起学生对水资源的关注和思考。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水污染有哪些危害吗?我们应该如何保护水资源?”
3.学生分享观点,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水质检测及自制净水器。
**讲授新课(20分钟)**
1.**水质检测的方法和原理(5分钟)**
-讲解pH值的检测方法,演示使用pH试纸测定水的酸碱度。
-介绍溶解氧和重金属离子的检测原理,展示相关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
-学生分组进行水质检测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2.**自制净水器的原理和设计(15分钟)**
-讲解净水器的工作原理,包括物理过滤、化学吸附等方法。
-展示自制净水器的设计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提高净水效果。
-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并制作简易净水器。
**巩固练习(10分钟)**
1.**小组讨论(5分钟)**
-各小组展示自制净水器,分享设计思路和实验结果。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不同净水器的优缺点,提出改进建议。
2.**课堂练习(5分钟)**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一份水质检测报告,包括实验步骤、结果分析等。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课堂提问(5分钟)**
1.提问:“如何判断水质是否合格?”
2.提问:“自制净水器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哪些问题?”
3.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点评并总结。
**师生互动环节(10分钟)**
1.**实验操作演示(5分钟)**
-教师演示水质检测和自制净水器的操作步骤,强调关键环节。
-学生跟随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2.**小组合作(5分钟)**
-学生分组进行水质检测和自制净水器的实验,教师参与其中,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提出改进措施。
**总结与拓展(5分钟)**
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水质检测和自制净水器的重要性。
2.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如何才能更好地保护水资源?”
3.学生分享观点,教师点评并布置课后作业。
**用时:45分钟**
六、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水质监测标准**:介绍我国及国际上的水质监测标准,如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让学生了解不同水质指标的标准限值。
-**水污染案例研究**:收集近年来发生的水污染事件,分析污染原因、治理措施及后果,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净水技术发展**:介绍净水技术的发展历程,如活性炭吸附、反渗透、超滤等技术,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水资源保护活动**:分享国内外水资源保护活动案例,如世界水日、节水宣传周等,激发学生参与水资源保护的积极性。
2.拓展建议:
-**课后阅读**:推荐学生阅读与水质检测、水污染、水资源保护相关的科普书籍,如《水的故事》、《水污染与环境保护》等。
-**实验拓展**:鼓励学生在课外进行水质检测实验,如检测家用水源的pH值、溶解氧等,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