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问题的研究.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问题的研究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企业集团迅速兴起,竞争越来越激烈。当这些企业集团发展到一定程度时,资金管理方面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资金分散,使用效率低下等,传统的资金管理方法已经不能适应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了。如何加强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降低成本,防范风险,成为各界研究的课题,本文概述资金集中管理的涵义和模式,指出我国企业资金集中管理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加强资金集中管理、控制的措施。
关键词: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措施
1.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涵义及模式
资金集中管理是大型企业集团普遍采用的一种管理资金的方式,指将整个集团的资金都归集到总部,在总部专门设立一个部门作为代表对资金进行统一调度、管理、运用和监控。通过这种集中方式,企业集团能够最大限度整合资金,有效的提高了资金使用率,降低了财务风险。大型企业集团的形成往往是一部不断扩张、跨行业兼并的历史,各个企业集团有自己本身的传统,与各自子公司的关系也不一样,这就导致企业集团的资金管理模式也会不同。我们通常把资金管理模式分为三种:
(1)资金结算中心。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初级阶段往往使用这种模式,也适应于股权较为分散的企业集团。通常是在集团内部设立一个独立的类似于银行的机构,将资金流动、支出,投融资决策集中起来,由结算中心统一管理下属企业的账户,统一收、付款业务,下属无需开办商业银行账户,节省了时间和资源。这种模式的确提高了资金周转率,节约了费用,但是它没有将全部资金集中到集团资金总库,无法实时监控所有银行账户,没有融资功能。
(2)资金池模式。是指企业集团利用商业银行资金结算网络,在一家银行开设一个总账户,下属企业在这家银行分别开设子账户,总账户、子账户相互之间不涉及资金的实质流动。银行按照约定抵减各下属企业的存款和支出,根据净额计算利息,降低了企业集团的财务成本。它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结算中心的缺点,及时有效的监控资金流动,但是账户余额在各子账户中,企业集团无法统一调配资金。
(3)财务公司模式
随着企业集团规模的扩张,资金借贷的数量不断增加,集团内部的资金调剂已经不能满足资金运营的需要了,而且内部借贷存在一些不规范的地方也不符合有关部门的要求。财务公司模式的出现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个困境,集团通过新设、兼并等形式成立财务公司,财务公司是独立的法人,可以为下属企业办理委托贷款、投资,贴现票据、贷款和担保等业务。
2.我国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资金集中管理观念落后
回顾我国企业集团的发展历史,很大一部分企业集团都是依靠行政强制手段建立起来的,各子公司、分公司早于总部运营的现象非常普遍,加上集团内部层次级别众多,管理复杂,很容易出现集团内各成员企业关系疏离,互不相识,尤其是跨行业、跨区域的集团更加明显。在这种情形下,集团总部和各下属企业的管理层和经营人员对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认识会有误区。有些下属公司的管理者受传统粗放型管理的影响,认为对资金进行集中管理会干预和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从思想上抵触资金集中管理。
2.2资金比较分散,使用效率低
企业集团是拥有一定规模的法人联合体,它是由母公司、子公司和其他成员组成的,各成员也都是独立法人。一方面,母公司和各子公司可以独立到银行办理业务,各公司均需要保持一定的账户余额确保公司持续运作;另一方面,企业集团为了扩大规模、争取市场份额需要大量闲余资金投资发展前景良好的产业。这样资金的调控方面就出现了矛盾,有些企业产品已经走向成熟,市场份额也比较稳定,资金很富余却只能闲置;而有些企业资金则由于要开发新项目缺乏资金,不得不向银行借款,增加了费用开支,导致整个企业集团资金效率低。
2.3 资金监控不力,财务风险大
由于缺少健全的资金管理制度,企业集团往往很难对各成员企业资金的流入、流出进行有效的监控。值得注意的是,企业集团的经营战略与各母子公司的经营目标并不完全一致,在具体发展方向上可能也有偏差,因此即使集团已经采取了多种方式对成员企业控制,如加强全面预算、进行年终审计,要求定期上报财务报表等,成果还是有限的,不规范使用资金的情况也难以避免。另外,事后监督也必然造成母公司对子公司的资金控制在时间上脱节,不能及时监控资金流动,无法有效的防范风险。
3.我国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问题解决措施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国企业集团应该加强对资金集中管理的重视度,根据自身情况探索合理的管理模式,实施真正意义上的资金集中管理。
3.1 强化资金集中管理意识,提高管理层的重视程度
资金管理是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它能提高资金利用率,合理调配各下属企业间的资金余缺,降低成本和财务费用,有效防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