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数学二轮复习方法.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高三数学二轮复习应注意的问题
高三数学二轮复习,如何在短短的两个多月时间里,科学安排复习,提高复习效率,将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谈谈数学第二轮复习的策略与建议。
一、查漏补缺,巩固第一轮复习成果
首先,要加强基础知识的回顾与消化。由于第一轮复习时间长、范围广,前面复习过的内容可能又忘记。通过一模、二模两次考试的考查,可以发现哪些地方复习不到位,哪些知识点和方法技能掌握不牢固,及时查漏补缺。说具体点,有一道题你做错了,应该想清楚错在什么地方,为什么会错?想想这个地方是不是薄弱环节,如果是,那就要回到课本,仔细查看相关的章节,看看自己是对这部分理解不透彻,还是对一些细节不够重视。经过一步一步仔细排查,总会找到问题究竟出在什么地方,然后加以解决。如果每次考试后都能做好查漏补缺、归纳总结,必能有助于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根据今年的高考大纲,高考试题中容易题和中等题占70%。所以试题的起点不会很高,即使是难度较大的题,往往是基础题的变形、加工和提高。这就要求同学们在第二轮复习中要多抽出时间看课本,回顾基本概念、性质、公式和定理等;回顾基本的数学方法与数学思想;回顾老师上课时讲解的典型例题和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回顾已经做错的题目的正确解法并举一反三,以达到理清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巩固第一轮复习成果的目的。
其次,要紧跟老师的复习思路和进度。因为老师有长期的教学经验,对高考大纲和数学教材的理解和领会比较深,他们知道哪些是高考的重点和热点,应该多花时间复习。课堂上要认真听讲,力图当堂内容消化,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习题,遇到不会的或拿不准的题目要做上记号,不管对错都要留下自己的思路,等老师讲评时,就能够知道当时解题时的思维偏差在何处,仔细研究,你会发现哪些地方复习不到位,哪些地方有疏忽或漏洞。要提高听课的效率,深刻领会老师对问题的分析过程,密切注意老师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切入点”,及时修正自己的不足之处,在纠正中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根据一模、二模考查的成绩,及时修订自己的复习计划。老师的复习安排是针对班级全体同学,而每一个学生的数学水平是不一样的。所以复习计划一定要切合个人实际,不宜贪多求难。面对各种各样的习题,主要选做些适合自己水平的,否则就是疲劳战术,得不偿失。比如说,一个中等水平的同学,要加强解题速度和正确率的强化训练,定时定量做一些客观题和中档题,适量做一些综合题,提高解题思维能力,并及时总结、记忆、消化、提高。优秀生在确保客观题的解题速度和正确率的情况下,要敢于攻克难度较大的题目,争取高分。解题时要防止机械地就题做题,不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要防止片面追求解题技巧;要防止眼高手低,简单的不想做或做得不规范,难的又做不出或害怕做;要重视做起来“感觉别扭”的题目,这些题目往往是高考命题的热点,或者是学生的薄弱地方。“不怕难题不得分,就怕每题都扣分”,所以解题过程要完整规范,重要的是解题质量而非数量,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有选择地精练。二、重视第二轮专题复习,提高解题能力
第一轮复习重在基础,指导思想是全面、系统、灵活。在抓好单元知识、夯实“三基”的基础上,注意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初步建立明晰的知识网络。第二轮复习则是在第一轮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巩固和强化,是数学解题能力大幅度提高的阶段。其指导思想是巩固、完善、综合、提高。巩固,是巩固第一轮复习成果,强化知识系统的记忆;完善,是通过专题复习、查漏补缺,进一步完善知识体系;综合,是减少单一知识的训练,增强知识的交汇点,增强题目的综合性和灵活性;提高,是培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专题复习有围绕知识点交汇的专题复习,有关于数学思想和方法的专题复习,有关于三种题型(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的解法的专题复习。
高考数学命题主要有两类:知识性试题和综合性试题。综合性试题在知识网络交汇点设计试题,对数学知识和能力的考查达到一定的深度,具有很好的选拔功能,是高考命题的热点。从最近两年的高考题看,有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的综合;函数、导数、不等式的综合;数列、函数、不等式的综合;向量与三角函数,向量与解析几何,向量与立体几何的综合等。三高考数学复习必须处理好的四个重要关系(1)审题与解题的关系解题过程中有可能会遇到三次审题,第一次是拿道题目时耐心仔细的审题,把握条件的关键词,包括括号内一些不起眼的条件,从中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迅速找出解题方向;第二次是在解题受阻时,应再次审题,有没有漏看什么条件,想想有什么隐含条件,再去考虑解题策略;第三次是在解完题后,再次回顾题目,看看所得解答与题目要求是否吻合,是否合理.
(2)会做与得分的关系正确的解题策略化为的分点,主要靠准确完整的数学语言的表述.这一点往往被一些考生忽视,因此在卷面上常常出现“会而不对,对而不全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