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数的产生》教案.pdf

发布:2025-03-31约6.3千字共1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数的产

生》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数的产生》教案1

♦教材分析

数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程,限于教学时间和学生的接受能力,

教材中只举了少数简单的事例进行说明,使学生对数的产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教材展示了古代人们如何计数、如何逐步发明各种记数符号等,直观形象地介绍

了数的产生、发展的历史.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使学生了解数的产生,掌握十进制计数法,初步认识亿以上的数;

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和类推迁移的能力。

【程与方法目标】

使学生经历认识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的全程,掌握十进制计数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感受到数的产生于生活,并为生活服务。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使学生了解数的产生,掌握十进制计数法,初步认识亿以上的数

【教学难点】

掌握十进制计数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程

一、数的产生

很久以前,人们在生产劳动中就有了计数的需要。例如,人们出去打猎的时

候,要数一数一共出去了多少人,拿了多少件武器;回来的时候,要数一数捕获

了多少只野兽等等,这样就产生了数。

二、计数符号、计数方法的产生学[科网]

打(开课件)

在远古时代人们虽然有计数的需要,但是开始还不会用一、二、三这些数词

来数物体的个数。只知道“一样多”、“多”或“少”。

1、计数方法

那时人们只能借助一些物品来计数。

如:在地上摆小石子、在木条上刻道、在绳上打结等方法来计数

例:出去放牧时,每放出一只羊,就摆一个石子,一共出去了多少只羊,就

摆多少个小石子;放牧回来时,再把这些小石子和羊一一对应起来,如果回来的

羊的只数和小石子同样多,就说明放牧时羊没有丢。

例:出去打猎时,每拿一件武器,就在木棒上刻一道,一共拿了多少件就在

木棒上刻多少道;打猎回来时,再把拿回来的武器和木棒上刻的道一一对应起来,

看武器和刻道是不是同样多,如果是,就说明武潜没有丢失。结绳计数的道理也

是这样。这些计数的基本思想就是把要数的实物和用来计数的实物一个对一个地

对应起来,也就是现在所说的一一对应。

2、符号

以后,随着语言的发展逐渐出现了数词,随着文字的发展又发明了一些记数

符号,也就是最初的数字。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记数符号是不同的。

师:看来数的产生________于生产、生活的需要,下面介绍一些记数符号。

出示课件:巴比伦数字:(略)中国数字:(略)罗马数字:(略)

3、自然数

问:你们知道阿拉伯数字是怎么产生的吗?

现在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等是自然数。一

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师问:们观察一下,这些自然数是怎样排列的?每相邻两个自然数的差是

儿?最小的自然数是谁?最大的呢?

学生小组讨论完派代表发言,最后请同学进行总结。m]

最小的自然数是零,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无限的就是一今一个J也数,总

也数不完,数出一个很大的数以后还可以数出一个比它多1的大数。

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三、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吗?

品来记数。如第一幅件中,人们出去放牧时摆放小石子,每放出一只羊,就摆一

个小石子,一共放出多少只羊就摆多少小石子。放牧归来,再把这些小石子和羊

一一对应起来,若两者同样多,说明放牧时羊没有丢。第二幅图说的是用木板或

在石板上刻道的方法来记录所捕获的鱼或其他猎物的数量,也可以用来核对打猎

前后武器的数量是否一致。第三幅图中结绳记数的道理也是这样。

小结:人们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