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三节 地球的历史说课稿(2)新人教版必修1.docx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三节地球的历史说课稿(2)新人教版必修1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学内容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三节地球的历史。本节课内容主要包括地球的演化历程、地质年代划分以及重要地质事件等。通过学习,学生将了解地球从形成到现在的发展变化,掌握地质年代的划分方法和重要地质事件,为后续学习地球环境、自然灾害等知识打下基础。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以下核心素养:1.地理科学素养,通过学习地球历史,提升学生对地球演化的科学认识;2.人地协调观,引导学生理解地球历史变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培养可持续发展意识;3.探究实践能力,通过分析地质年代和事件,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4.美学素养,引导学生欣赏地球历史的壮丽与奇妙,提升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地球历史演化过程中的重要地质事件:如太古代的地球形成、古生代的海陆变迁、中生代的恐龙时代和哺乳动物的出现、新生代的被子植物和哺乳动物的繁盛等。
-地质年代的划分:理解地质年代的概念,掌握地质年代表的基本结构,以及如何根据岩石地层学、古生物学等证据进行地质年代的划分。
2.教学难点
-地质年代的概念理解: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地质年代的长久性和连续性,需要通过实例和模拟活动帮助学生建立时间尺度感。
-地质事件的成因分析:理解不同地质事件如海陆变迁、物种灭绝等背后的地质和生物过程,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复杂的概念。
-地球历史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学生需要理解人类活动如何影响地球的历史,包括气候变化、物种灭绝等,这一难点需要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讨论。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地球仪、地质年代表、岩石样本、电脑投影仪、PPT教学课件。
-课程平台:学校地理教学平台,用于资源共享和在线学习。
-信息化资源:地质年代动画视频、地球演化过程模拟软件、在线地质博物馆虚拟参观。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小组讨论、实地考察(如校园内岩石识别活动)。
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展示地球的历史图片,如恐龙化石、古老的火山喷发等,提问学生:“你们知道地球经历了怎样的历史变迁吗?”
-回顾旧知:简要回顾地球的基本特征和地球运动的知识,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的历史与这些特征之间的关系。
2.新课呈现(约20分钟)
-讲解新知:详细讲解地球的演化历程,从原始地球的形成到现在的地球,包括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举例说明:通过展示不同地质年代的代表性生物和地貌特征,如恐龙、煤炭、石油等,帮助学生理解地球历史的多样性。
-互动探究:分组讨论地球历史中的重大事件,如物种大灭绝、板块构造运动等,让学生分析这些事件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3.巩固练习(约15分钟)
-学生活动:让学生根据地质年代表,将地球历史中的重要事件和生物按照年代顺序排列,加深对地质年代划分的理解。
-教师指导:在学生进行活动时,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正确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4.课堂总结(约5分钟)
-总结地球历史的重要阶段和关键事件,强调地球历史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提问学生:“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对地球的历史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引导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5.作业布置(约5分钟)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收集并整理地球历史上的五个重要地质事件,包括事件名称、发生时间、原因和影响,准备下节课的课堂分享。
-强调作业要求,提醒学生注意作业的完成质量和时间节点。
教学过程的具体步骤如下:
1.导入
-展示地球历史图片,提问学生。
-回顾地球的基本特征和地球运动的知识。
2.新课呈现
-讲解地球的演化历程,展示不同地质年代的代表性生物和地貌特征。
-分组讨论地球历史中的重大事件。
3.巩固练习
-让学生排列地球历史中的重要事件和生物。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课堂总结
-总结地球历史的重要阶段和关键事件。
-引导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5.作业布置
-布置收集和整理地球历史重要事件的作业。
-强调作业要求和时间节点。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掌握程度
-学生能够准确描述地球的演化历程,包括各个地质年代的主要特征和代表性生物。
-学生能够理解和应用地质年代的概念,能够根据地质年代表进行年代排序。
-学生能够识别并解释地球历史中的重要地质事件,如板块构造运动、物种大灭绝等。
2.思维能力提升
-学生通过分析地质年代和事件,提升了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学生能够运用地理思维,从地球历史的视角去理解当前的环境问题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