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级中学高中物理人教选修35课件:第十八章+原子结构第1、2节+电子的发现+、原子的核式结构(PPT42张).ppt

发布:2024-03-23约2.48千字共4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十八章原子结构;1.知道阴极射线是由电子组成的,电子是原子的组成部分。知道电子的电荷量和比荷,知道电荷是量子化的。

2.体会电子发现过程中蕴含的科学思想,领会电子的发现对揭示原子结构的重大意义。

3.了解α粒子散射实验的实验器材、实验原理和实验现象。

4.知道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的主要内容,知道原子核的数量级。

5.领会卢瑟福提出核式结构模型的实验和思维过程,培养抽象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1)电子的电荷量e=C

(2)第一次较为精确测量出电子电荷量的是美国物理学家________利用著名的“”实验测量出的。

(3)密立根通过实验还发现,电荷是的,即任何电荷只能是的整数倍。

(4)电子的质量m=kg

(5)质子质量与电子质量的比值为=。;前言;原子的概念,从不可分割发展到可以再分,人类认识经历了两次飞跃。

第一次飞跃是由于电子的发现,人们意识到原子有其复杂的结构;

第二次飞跃是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根据此实验结果分析,建立了核式结构模型。;一、探索阴极射线;根据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的运动规律,哪些方法可以判断运动的带电粒子所带电荷的正负号?;二、电子的发现;1.为使阴极射线不发生偏转,在平行极板区域应采取什么措施?;2.若撤去磁场带电粒子由P1点偏离到P2,P2到P1竖直距离为y,屏幕到金属板D1、D2右端的距离为D,你能算出阴极射线的比荷吗?;e;屏幕;萤幕;汤姆孙发现:用不同材料的阴极和不同的方法做实验,所得比荷的数值是相等的。这说明,这种粒子是构成各种物质的共有成分。

并由实验测得的阴极射线粒子的比荷是氢离子比荷的近的2000倍。;有关阴极射线实验总结;J.J汤姆孙(英国)

1857~1940;他于1906年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在继承中发展,这是科学研究的正确方法。但是在认识发展的过程中要有敢于创新,敢于突破传统观念束缚的勇气。正如英国科学家贝尔纳所说:“发现的最大困难,在于摆脱一些传统的观念。”;;三、电荷的量子化;1.电子的发现,打破了原子不可分的经典的物质观。原子不是构??物质的最小单元,它具有内部结构。;第十八章原子结构;1.知道α粒子散射实验的现象。

2.知道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主要内容,理解模型提出的主要思想。

3.知道原子核的核电荷数的意义及原子核的尺度。

4.了解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与经典理论的矛盾。;电子;高速

α粒子;1.α粒子射入金箔时难免与电子碰撞,试估计这种碰撞对α粒子速度影响的大小。

2.按照汤姆孙枣糕原子模型,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原子球体内部,请分析:α粒子穿过金箔时受到电荷的作用力后,沿哪些方向前进的可能性较大?最不可能沿什么方向前进?;卢瑟福对α粒子散射实验现象图景的猜想;1、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方向前进;

2、但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的偏转,极少数甚至偏转角超过了90°;

3、个别α粒子的偏转角甚至接近180°。;(1)粒子出现大角度散射有没有可能是与电子碰撞后造成的?

(2)按照枣糕模型,粒子在原子附近或穿越原子内部后有没有可能发生大角度偏转?

(3)你认为原子中的正电荷应如何分布,才有可能造成ɑ粒子的大角度偏转?为什么?;绝大多数粒子不偏移→原子内部绝大部分是“空”的。

少数粒子发生较大偏转→原子内部有“核”存在,且电量集中。

极少数粒子被弹回→作用力很大,“核”质量很大;;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做原子核;

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

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着核旋转.;;根据卢瑟福的原子核式模型和α粒子散射的实验数据,可以推算出各种元素原子核的电荷数,还可以估计出原子核的大小。

(1)原子的半径约为10-10m、原子核半径约是10-15m,原子核的体积只占原子的体积的万亿分之一。

(2)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数与核外电子数以及该元素在周期表内的原子序数相等。

即: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原子序数

(3)电子绕核旋转所需向心力就是核对它的库仑力。;原子半径大小约为10-10米,而原子核的半径大小约为10-15米,是原子半径的十万分之一左右,犹如一只小蚂蚁与世界上最大的金字塔相比,微不足道。;卢瑟福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的建立过程;1.你从原子模型的提出与演进过程中得到什么启示?

2.在科学家探索原子结构奥秘的过程中,哪些事例最使你感动和钦佩?为什么?

3.在研究α粒子散射实验中,科学家都运用了哪些科学研究方法?;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