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南大学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080205)本科(3+1)培养方案系列材料.doc

发布:2018-05-09约1.1万字共2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中南大学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本科(3+1) 培养方案系列材料 目 录 1、培养标准 2、培养方案 3、指导性教学进程表 4、校企联合培养阶段培养方案 培养标准 本着“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工程教育理念,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以缓解能源危机为己任,着力培养拥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基础,具有较强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工程实践能力、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创新素质、创业精神、社会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国际视野的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高素质人才。 本专业毕业的学生,可在能源、环保、冶金、电力、动力机械、化工、暖通空调、铁路和医药等部门从事能源动力工程及自动化和相关方面的设计、开发、策划、管理、研究和教学等工作。 按照本标准培养的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学生,在完成本科四年学业、达到与本培养标准配套的培养方案要求后,可获工学学士学位;在达到见习热能与动力领域工程师技术能力要求时,可获得见习热能与动力领域工程师技术资格。 一、掌握一般性和专门的热能与动力工程技术知识 1、具有从事工程工作所需的工程科学技术知识以及较丰富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对应国家通用标准1、2) 1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掌握工程学科所需的相关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包括数学、物理、化学、技术等。 1工程基础:掌握工程技术所需的工程科学基础,包括工程力学,电工电子学、机械设计、、计算机技术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具有应用工程基础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13 工程制图:熟悉工程制图基本理论和各种机械工程图样表示方法。 14人文和社会科学:具备较丰富的工程经济、管理、社会学、情报交流、法律、环境等人文与社会学知识。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并可运用其进行技术交流。 掌握扎实的工程基础知识,以及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对应国家通用标准4、6、8) 1热能与动力工程基础 掌握与工程基础知识; 包括、、、、、等基本知识。 掌握与与工程基础知识相关的现代实验方法与技能; 了解原理和方法。 (1)掌握原理及; 包括等。 掌握; 了解发展动态 掌握 (2)掌握方法; 了解发展动态。 能源与计算机应用技术 熟悉本岗位计算机应用的相关基本知识; 熟悉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 掌握计算机常用软件的特点及应用; 熟悉工程应用中的常用计算机软件,并能在生产中运用。 3了解本专业领域技术标准(对应国家通用标准8) 具有选用适当的理论和实践方法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并经历过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运行和维护或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系统化训练(对应国家通用标准3、5、6) 了解技术发展,能够编制方案; 2能参与提出和; 3具有4、具有参与工程的能力; 5能够洞悉或预测问题主动从结果反馈中学习; 6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具有进行开发与设计、技术改造与创新的初步能力。 具有参与工程项目及工程管理的能力(对应国家通用标准1、8、9、10) 1具有一定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和法律意识,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畴内,能按相关标准和程序要求开展工作2、具有使用合适的管理方法、管理计划和预算来组织人力和物力资源实施工程项目的初步能力3、具有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能够在工程项目实施中,采取恰当的措施应对质量标准、项目计划和预算的变化4、具有参与工作团队管理的能力,能够协调工作团队按工作进度进行工作5、具有参与项目评估并提出改进建议的能力6、具有参与国际研究项目的能力。 四、具有有效的沟通与交流能力(对应国家通用标准9、11) 1、能够使用技术语言,在跨文化环境下进行沟通与交流: 2、能够编纂工程文件,如可行性分析报告、项目任务书和投标书等,并可对其进行说明与阐释。 3、具备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能够控制自我并了解和理解他人需求和意愿; 4、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能够自信地和灵活地处理不断变化的人际环境和工作环境; 5、能够跟踪本领域技术发展动态,具备收集、分析、判断、归纳和选择国内外相关技术信息的能力; 6、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并具有一定的协调与管理团队的能力。 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能自觉承担对职业、社会和环境的责任(对应国家通用标准1、3、7) 1、掌握一定的关于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及标准知识,恪守职业道德规范和所属职业体系的职业行为准则; 2、具有良好的质量、安全、服务和环保意识,能自觉承担有关健康、安全和福利等事务的责任; 3、具有认识自身的发展需求、制定并实施自身职业发展计划的能力。 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着“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工程教育理念,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以着力培养拥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与工程专业基础,具有较强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工程实践能力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