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综合探究四《从清明上河图看北宋都市生活》说课稿.docx
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综合探究四《从清明上河图看北宋都市生活》说课稿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综合探究四《从清明上河图看北宋都市生活》说课稿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综合探究四《从清明上河图看北宋都市生活》
2.教学年级和班级:八年级
3.授课时间:第2课时
4.教学时数:45分钟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解读历史图像的能力,通过分析《清明上河图》,让学生学会从历史图像中提取信息,理解历史情境。
2.增强学生的历史意识,引导学生认识到都市生活是社会发展的缩影,理解历史变迁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3.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通过欣赏《清明上河图》的艺术特色,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鉴赏能力。
4.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学会在合作中分享观点,共同完成探究任务。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较高,但他们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部分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历史事件,但对于历史图像的解读能力相对较弱。在知识层面,学生对宋代历史有一定的了解,但对《清明上河图》所反映的北宋都市生活的具体细节和背景知识掌握不足。
在能力方面,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正在逐步发展,能够进行简单的历史事件分析,但深度分析能力尚需提高。他们具备一定的合作探究能力,但在表达观点和逻辑推理方面存在不足。
在素质方面,学生的审美素养有待提升,对于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有限。此外,部分学生在课堂参与度和纪律性方面存在一定问题,影响了课堂氛围和学习效果。
针对以上学情,本节课的设计将注重以下几点:首先,通过直观的图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历史图像的解读能力。其次,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逻辑思维能力。再次,结合审美教育,提升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最后,通过课堂纪律的加强,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讲授法与讨论法相结合,通过教师讲解《清明上河图》的历史背景和艺术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图像内容。
2.设计小组合作探究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和分享,分析图中的社会生活场景,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3.利用多媒体展示《清明上河图》原图,以及相关的历史资料图片,增强学生的视觉体验和感性认识。
4.引入角色扮演环节,让学生扮演图中的不同角色,体验北宋都市生活的多样性,提高他们的历史情境感知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展示《清明上河图》的局部截图,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中的细节,提出问题:“这幅画描绘了什么场景?你们能感受到画中的时代气息吗?”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简要介绍《清明上河图》的创作背景和艺术价值,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从清明上河图看北宋都市生活”。
2.讲授新知(20分钟)
-教师详细讲解《清明上河图》的历史背景,包括北宋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以及都市生活的特点。
-通过多媒体展示《清明上河图》的原图,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中的不同场景,如市井生活、官府活动、民间娱乐等。
-教师讲解画面中的典型人物和事件,如市井小贩、官员出行、节庆活动等,让学生了解北宋都市生活的丰富多彩。
-引导学生分析画面中的社会阶层差异,探讨都市生活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3.巩固练习(10分钟)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清明上河图》中的一个场景进行深入分析,探讨该场景反映的社会现象和历史背景。
-小组汇报:每组选派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分析结果,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点评和补充。
-角色扮演:教师提供几个角色,如商人、官员、市民等,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体验不同角色的都市生活。
4.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北宋都市生活的特点及其历史意义。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关注和研究宋代历史,提高历史素养。
5.作业布置(5分钟)
-课后阅读:要求学生阅读有关《清明上河图》的资料,了解其艺术价值和历史地位。
-撰写心得:让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学习,撰写一篇关于《清明上河图》所反映的北宋都市生活的个人心得体会。
-布置时间:作业完成后,下节课进行分享和讨论。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东京梦华录》:这本书是宋代人孟元老所著,详细记录了北宋都城东京(今开封)的都市生活,是了解北宋社会的重要文献。
-《宋史》:作为一部官修史书,其中包含大量关于宋代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记载,是研究宋代历史的重要资料。
-《清明上河图》相关研究资料:包括对画中人物、场景、社会现象的分析,以及画作本身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的研究。
2.拓展建议:
-鼓励学生阅读《东京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