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不良行为的矫正.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小学生不良行为的矫正 授课人:朱平 学生不良行为: 主要是指学生经常违反道德准则或犯较严重的道德过错,有的甚至处在犯罪的边缘或已经有轻微的犯罪行为。 过错行为 不良品德行为 中小学生的一般心理特点: 正处在迅速社会化阶段,未定型、可塑性大 自我意识能力差,因而抗腐蚀能力差,容易受到外部条件的诱惑和熏染。 既有独立自主的强烈愿望,又乐意成群 重感情,易激动。 中小学生常见不良行为的表现及心理分析 1.打架斗殴(以大欺小,以强凌弱,以老治新 ) 学生攻击行为发生的原因: 家庭教育 粗暴专制型的家庭教育方式 溺爱型的家庭教育方式 放任自流型的家庭教育方式 暴力崇拜 学习模仿影视作品或互联网上的暴力内容,受到暴力文化的腐蚀 具有攻击行为学生的心理特征: 从认识方面看:认识有片面性,把盲目大胆视为“英雄”行为,把打架看做是“勇敢”,缺乏道德观念和法制意识。 从动机方面看:攻击动机带有鲜明的情绪色彩。时常出于愤怒、敌意、不满和嫉妒等消极情绪而发生攻击。 从性格方面来看:狭隘、自私、唯我独尊、争强好胜,悄绪不稳定,容易因为小事情发生冲动。 在意志方面:明显地表现出缺乏自我控制力。 (二)偷窃行为 学生偷窃行为一般有三种情况: 一是“顺手牵羊”式,事先并无计划,只是在外界情景的诱惑下,激发了偷窃的动机,立即实施了偷窃行为。二是事先有预谋、有计划的,是主动去寻找行窃的对象和场合。三是偷窃成瘾。 学生偷窃是与不良情绪、情感联系在一起的。行窃学生往往缺乏正义感,乐意把自己的享乐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或者根本就想不到他人受到的损害。 学生偷窃的动机,较普遍的一种是物质动机,另外,还有显示自我、满足好奇心、发泄报复等。对法律的无知和法制观念淡薄,价值取向改变,是非观念模糊,是学生偷窃行为发生的主要原因。不良的习惯,则起着推动作用,有的学生爱吃零食、吸烟、玩电子游戏、上网吧、早恋等,当他的钱不够花时,就会伸出“肮脏的手”去偷窃,以满足自己的欲望。 (三)赌博和迷恋游戏机、电脑网吧行为 1.赌博行为 学生赌博有下列表现: 第一,参加赌博的人数多。 第二,赌博场所和赌博手段多种多样。 第三,学生赌博往往和违法犯罪联系在一起。 2.迷恋游戏机和网吧的行为 学生迷恋游戏机和网吧主要危害有: ①影响学生身体发育和健康。 ②影响学生学习。 ③许多黄色淫秽和暴力内容,容易使学生走上邪路,导致犯罪。 ④还可能诱发赌博、吸烟、偷窃等不良行为。学生上电脑网吧真正目的是浏览信息、增加见识的并不多,而聊天、观看黄色淫秽和暴力影片内容较为多见。 影响学生迷恋游戏机和电脑网吧的主要因素: 一方面社会宣传方面引导不够,有关部门管理不严,致使一些不法营业者在游戏厅以赌博、吸烟和低级的内容来引诱学生,许多营业场所根本没有“未成年人不得入内”的规定,营业时间也是24小时开放。 另一方面,学生本身对玩电子游戏和上电脑网吧的害处认识不足,同时又缺乏调节和控制能力,以致终日不可自拔。 (四)旷课 旷课对学生是非常有害的: 第一,影响学生学业。 第二,容易滋长不良品德。他们或在外闲逛,或进入各种娱乐场所,离开学校环境会变得放纵自己,特别在不良伙伴或不良团伙的拉拢下,易发生偷、抢、打等行为,甚至陷入犯罪泥坑。 (五)吸烟行为 学生吸烟具有明显的危害性: 首先,吸烟危害学生的健康。 其次,吸烟影响高职学生不良心理品质的滋长。 学生吸烟行为心理分析: 大多数学生对吸烟的危害性认识不足。 吸烟能使学生心理上自我满足,来满足独立意识和成人感的需要。 在情感和意志方面,学生容易在高兴或烦恼时吸烟。 在动机方面,主要有:①好奇心理;②模仿心理;③从众心理;④表现心理;⑤交往心理;⑥解烦心理。 (七)作弊行为 影响学生作弊的主要因素及这些作弊学生的心理特征: 学生在上学前就养成了作弊的坏习惯。 从学生自身来看,很重要的原因是缺少良好的道德品质,学习上不刻苦和不遵守纪律,上课不认真,平时不抓紧。 从作弊动机来看,学生作弊的目的性十分明确,就是企图用不正当手段来获取好的成绩,这也反映了他们不正确的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 侥幸心理是促使学生作弊行为发生的重要原因。 中小学生不良行为矫正的心理学方法 1. 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 首先,要尝试着去发现自己身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