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国古代文学史》教案(袁版).docx

发布:2017-03-17约9.9万字共12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国古代文学史》教案(袁版)第五编 宋辽金文学绪 论教学目的和要求: 让学生掌握宋代文学概况。 宋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属于中古期第二段。与中晚唐文学属于同一发展阶段。 公元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了宋王朝。此后20年间,宋王朝先后平定了南方的后蜀、南唐和北方的北汉等割据政权,基本上实现了中国的统一。但宋王朝从北宋开国到南宋灭亡,始终处在强敌的威胁之下,一直积弱不振。公元1127年的“靖康之变”,宋室南迁,偏安于江南一隅。公元1279年南宋亡。 本编文学的历史起讫是: 北宋      南宋       南宋亡 (960)    (1127)     (1279) 319年?第一节 高度繁荣的文化及其对诗文的影响 1、宋朝实行崇文抑武的国策; 2、理学思想对文学的影响; 3、文以载道说的盛行; 4、印刷业和教育的发达与作家学术修养的提高; 5、诗文政治功能与议论成分的加强。第二节 忧患意识与爱国主题的弘扬  1、民族矛盾激化的历史背景; 2、忧患意识对文学家的影响; 3、诗文中爱国主题的弘扬。第三节 宋代作家的性格特征和审美情趣 1、儒释道三家思想的有机融合; 2、社会责任感与个性自由的整合; 3、新型的文人生活态度; 4、审美情趣的转变--从严于雅俗之辩转向以俗为雅。第四节 城市的繁荣与词的兴盛 1、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与城市的繁荣; 2、士大夫的优裕生活与词的兴盛; 3、社会的广泛需求对词人创作热情的刺激。第五节 宋代文学的独特成就与历史地位 一、古文: 1、宋代古文对唐代古文的继承与发展:文体的多样化; 2、古文的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的整合; 3、古文风格的变化; 4、古文的普及。 二、诗: 1、宋诗对唐诗的因革; 2、题材向日常生活倾斜; 3、以平淡为美的美学追求; 4、唐诗之外又一美学范式的创建。 三、宋词在词史上的巅峰地位。 四、辽金诗文的成就?第一章 宋初文学 教学目的和要求:让学生掌握王禹偁的诗文;西昆派。第一节 宋初的散文和复古思潮 1、王禹偁等人的散文 王禹偁是宋初首先提倡古文的作家之一,他不满意晚唐五代以来“秉笔多艳冶”的浮靡卑弱文风,推崇韩柳,认为文章是用来“传道而明心”(《答张扶书》)的,应该做到“句之易道,义之易晓”(《再答张扶书》)。他的创作实践也较好地体现了他的主张。其散文,言之有物,清丽疏朗,在宋初文坛上独树一帜。如《待漏院论》、《唐河店妪传》、《黄冈竹楼记》等,都是他的名篇。 2、柳开和穆修等人的复古思想 他们在文学理论上提出了鲜明的复古主张。第二节 宋初白体诗人和王禹偁? 1、宋初馆阁唱和之风和白体诗风流行 宋初馆阁唱和之风盛行,多模仿白居易、元稹、刘禹锡等人互相唱和的近体诗,内容多写留连风景的闲适生活,风格浅近清雅。这种诗风仅仅模仿了白居易诗风的一个方面,而且与五代诗风一脉相承。 2、王禹偁诗中的新气息 王禹偁也学白体,但他更重视白居易的讽谕诗。写了许多反映现实、充满忧国忧民情怀的诗篇。总体上王禹偁的诗平易流畅,简雅古淡,在宋初白体诗中独树一帜,已初步表现出对于平淡美的追求。他的长篇诗歌叙事简直,议论畅达,已开宋诗散文化、议论化的风气。 【作品讲读】? ●《村行》 “ 数峰无语”句以移情拟人手法写山,构思精妙,山峰本不能言,以“无语”称之,“立斜阳”更见晚山有情。颈联色彩明艳美丽,“ 胭脂色”与“白雪香”此红彼白,有色有香;尾联陡转,以“惆怅”引出作者思乡归隐之意,包含着贬官失意,异乡漂泊的沦落之感。风格淡雅,词句明白晓畅,通俗易懂,深得白居易神韵,也是白体诗的代表作。 西昆体的盛衰 一、《西昆酬唱集》的成书及“西昆体” 西昆体因杨亿编辑的《西昆酬唱集》而得名,它是宋初诗坛上声势最盛的一派,欧阳修说:“盖自杨刘唱和,《西昆集》行,后进学者争效之,风雅一变,谓之昆体”。西昆体代表作家有杨亿、刘筠、钱惟演。二、西昆体的艺术特征 西昆体的作家主要是师法李商隐诗的雕润密丽、音调铿锵的特点。其得益之处为对仗工整,用事深密,文字华美,呈现出整饬、典丽的艺术特征;其缺陷是独得李诗华美的外表而缺乏内在的气韵,缺乏李诗的真挚情感和深沉感慨,缺乏创新精神,没有自成一家的气概。三、西昆体的盛行四、西昆体衰微的原因。 西昆体衰微的原因:诗歌体裁范围狭窄,缺乏时代气息;徒有模仿,缺乏自立的精神。这些缺陷导致它不能担当起开辟宋代诗歌艺术新境的任务。?第四节 宋初的晚唐体诗人  “晚唐体”诗人是指宋初模仿唐代贾岛、姚合诗风的一群诗人,由于宋人常把贾岛、姚合看成是晚唐诗人,所以名之为“晚唐体”。 1、惠崇等“九僧”专学贾岛、姚合的反复推敲的苦吟精神,内容多为描绘清邃幽静的山林景色和枯寂淡泊的隐逸生活,形式上重五律。间有警句而无佳篇。 2、林逋等隐逸诗人,一方面模仿贾岛的字斟句酌,另一方面也颇有白体诗平易流畅的倾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