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谊政治思想及主张浅论.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贾谊政治思想及主张浅论张冰(成都理工大学,成都610059)摘要:贾谊是西汉的一位颇有政治抱负的文学家。根据《汉书·贾谊传》和贾谊的部分论著的记载,可以看到贾谊的政治思想及政治主张即仁政思想、礼治思想、封建子弟、重农抑商,这些思想和主张对西汉乃至后世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关键词:贾谊;政治思想;政治主张中图分类号:K825.6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码:1672-0539(2003)04-019-04OnPoliticalIdeasandPropositionsofJiaYiZHANGBing(ChengduUniversityofTechnology,Chengdu610059)Abstract:JiaYiisalitterateuroftheWestHanDynastywhohadstrongpoliticalideal.AccordingtoJiaYi’sBiographyofHanHistoryandportofJiaYi’swritings,itcanbeseenthatJiaYi’spoliticalideasandpropositionsincludegovernmentofhumanitarianism,etiquetteadministration,enfeoffingthearistocraticoffspringandthinkingmuchofagricultureandmakinglightofcommercethataffectedWestHanandaftertimetocertainextent.Keywords:JiaYi;politicalidea;politicalproposition贾谊(前200—前168年),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其文学成就和政治主张对当时和后世都有很大影响。在文学方面,鲁迅先生称其文为“西汉鸿文”;其政治思想和主张,影响了西汉的许多改革。后者往往被论者忽略,笔者不揣孤陋,欲就此问题,略陈管见。《过秦论》上、中、下三篇《(新书·抱经堂本》),以时间为序,叙述了秦由盛到衰的全过程。他认为秦王朝灭亡的原因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并对攻守异势作了进一步的阐述,“夫并兼者高诈力,安定者贵顺权。此言取与守不同术也。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所以取之也。守之者宜异也。”告诫统治者“‘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是以君子为国,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以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去就有序,变化应时,故旷日长久,而社稷安矣。”贾谊通过对秦王朝兴亡的剖析,总结出一条对封建统治带有普遍指导意义的规律:“兼并者高诈力,安定者贵顺权。”认为巩固政权不能象夺取政权那样滥施暴力,而应该“施仁义”。这一“逆取顺守”的思想被历代有作为的统治者奉为圭臬,我们从唐、宋、明、清开国君主所奉行的政策中,都可以看到它一、仁政思想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封建政权秦王朝,只存在了短短的十五年,就在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中灭亡了。登上帝位的刘邦及其身边的将相,亲眼目睹了秦的速亡,所以要求总结秦亡的教训,以资借鉴。建国伊始,高祖就要求谋士陆贾“试为我著秦所以失天下,吾所以得之者。”《(汉书·郦陆朱刘叔孙传》)到贾谊时,汉兴已二十多年,但汉承秦旧制,仍有许多弊端,贾谊因此作《过秦论》,论秦之过,以警戒统治者。收稿日期:2003-01-02作者简介:张冰(1967—),女,成都理工大学传播科学与艺术学院,讲师。·19·贾谊政治思想及主张浅论的影子。孔子曾说,仁者,“爱人”。《(论语·颜渊第十二》)实行仁政,实际上就是以仁治民。贾谊在总结秦亡的历史教训时,认识到“民”的重要性。在其《新书·大政》中,继承和发展了以民为本的思想主张。首先,贾谊认识到人民力量的强大,认识到人民是封建统治的基础。“民无不为本也。国以为本,君以为本,吏以为本。”《(新书·大政》,下同。)民是国、君的根本,国、君都是依附于这个根本而存在的,失去了这个根本,国、君也就无从依存了,所以“国以民为安危。”“民无不为命也”,民是国君的命脉,所以“国以民为存亡”。他又进一步论述“民无不为功也”,“民无不为力也”,国君的事业、威力都是依靠民而获得的,事业为民所建,威力来源于民,所以,“夫民者,万世之本也。”其次,贾谊告诫统治者,万万不可与人民为敌。“夫民者,万世之本也,不可欺”,“民不可不畏也”,“与民为敌者,民必胜之”。人民,不可轻视与欺辱,视民为仇敌,终将为民所消灭。最后,贾谊又指出:要得到民心,必须采取切实的措施。“以富乐民为功,以贫苦民为罪”,主张在经济上给人民以好处,这与其以农为本的思想是一致的。当然贾谊在主张“民不可不畏”,“不可轻”的同时,又认为民“至贱”、“至愚”、“至卑”,“民之为言也,暝也;萌之为言也,盲也。”这在根本上还是鄙视人民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