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改革创新思想政治工作.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浅论改革创新思想政治工作
浅论改革创新思想政治工作
小编为您整理了改革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网站内容每天更新,欢迎大家时时关注哦!
思想政治工作是宣传思想领域的基础工作,面对时代赋予的重大使命,只有用科学发展的眼光来统领思想政治工作,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才能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同时,思想政治工作也才能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以适应国际背景和国内发展的新形势。因此,思想政治工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加快思想政治工作的改革与创新,这既是时代发展给我们提出的客观要求和迫切任务,也是全体思想政治工肩负的历史使命。
一、改革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日益多样化,各种思想文化互相激荡,各种利益矛盾纷繁复杂,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社会道德标准发生了新的变化,人们思想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环境、任务、内容、渠道和对象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已经越来越难以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
另一方面,当前一些不稳定的社会现象亟待思想政治工作的改革与创新。在当前的社会格局中,经济和社会领域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逐步显现。诸如群众集体上访事件、拆迁事件、集体罢工事件等一些不稳定的社会现象频发。导致这些恶性群体性事件爆发的深层次矛盾其实都是自发的、零散的、轻微的利益矛盾,并没有超出人民内部矛盾的范畴,通过积极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完全可以化解、可以消灭在萌芽状态的。然而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滞后的,没有起到它应有的作用。群众的不满情绪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缓解、消除,最终使摩擦上升为矛盾冲突。
这些事件的发生,反映出当前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存在以下很多问题:一是认识上不去,缺乏动力。二是形式单一,缺乏活力。三是缺乏系统规范的教育内容,理论陈旧,缺乏说服力。四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相对滞后。五是联系实际不够,脱离群众,缺乏吸引力。可见,思想政治工作越来越不能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如何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前提下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功能作用,这对思想政治工作来说既是一个发展的契机,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关于早期苏区的革命生态
小编为您整理了早期苏区的革命生态,网站内容每天更新,欢迎大家时时关注哦!
江西,它既不是革命的策源地,也不是革命的功成之所。但是江西苏维埃运动是革命承转的最重要一环。早期江西的革命活动,在人员构成、经费和组织纪律性方面与革命的需要也相距甚远。但是,这些并不意味着早期江西社会缺乏革命因子。历史事实表明,转入赣南、闽西的革命活动,不但保存了革命的火种,而且中国苏维埃运动得以轰轰烈烈的开展。通过对中共早期江西革命组织生态的分析,可以再现中共党人在革命动员中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
一、乡村未动:中央苏区早期的革命情形
早在建党之初,长江中游的赣鄱大地就显示出不是革命的首选之地。中共意识到南昌青年团麻木不仁的居多,我们现在除了设法使他们渐渐地发生觉悟和感觉到社会的缺陷引他到改造的途上外,别的什么重大的责任都不希望他们现在去担负。[1](P14)但是,一旦涉及到自己的切身利益之时,青年学生的斗争激情也是很明显的。如1925年成立的江西高校毕业考试委员会,当年未见实行,到1926年春,主管部门则通令各校,凡当年各校之举行毕业者,须受该会严格之试验,试题由该会代出,各校须将一年内所受之课程先行报去,试验有一科不及格者,不得毕业。这一举措与赣地团员学生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各地学生纷纷起来表示不满,正所谓南地学生素向沉寂,各种政治社会运动,都很难引起其加入,惟关于此种切身利益的考试问题,则甚为注意。[1](P415)总之,江西是小农经济社会,在北伐军未入赣以前,党的组织不过是一研究式的团体,纯以感情结合,多系知识分子。[2](P158)但也不是说,完全没有革命的积极性。
1926年10月17日,中共在上海召开江浙区各地代表会议,讨论暴动计划,陈独秀致训令于各省于1927年党的五大之前增加党员数计划,最高的是两广10000人,其次为江浙和湖南为7000人,江西是2000人,而福建与安徽是500人,仅多于云贵(200人)[3](P78-79)。由此可以看出,江西并不是革命的首选之地。有关江西的革命情形,1959年陈毅在接受江西省中共党史研究人员的采访时说:当时红军人生地不熟,常常找不到向导,真是有些寂寞之感。当时一般群众不太愿意给我们带路,我们也不敢随便找人当向导。[4](P52)毛泽东在1929年3月20日写给中央的报告中也提到:沿途都是无党无群众的地方,追兵5团紧蹑其后,反动民团助长声威,是为我军最困苦的时候。
对于农民运动也是迟迟不能走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