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4春六年级数学下册第4单元比例2正比例和反比例第2课时反比例教案新人教版.docx

发布:2025-04-07约1.44千字共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1

第2课时反比例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7页例2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理解反比例的意义,并能正确推断成反比例的量。培育学生视察概括的实力和学习方法的迁移实力。

2.经验反比例意义的探究过程,通过学生的探讨分析合作,使学生进一步相识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发展改变的规律,体验视察比较、推理归纳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成反比例的量的意义。

【教学难点】

正确推断两个量是否成反比例。

【教学打算】

老师:教科书情境图和相关课件。

学生:常规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另一种常见的数量关系——成反比例的量。

(板书课题:反比例)

二、探究新知

1.探究反比例的意义。

(1)投影出示例2情境图。

说一说:从图中可获得哪些信息?(杯子的底面积不同,杯子中水的高度也不相同。)

(2)探究高度和底面积的改变规律。(投影出示例2中表格。)

小组探讨:

①水的高度和底面积的改变有关系吗?

②水的高度是怎样随着底面积的改变而改变的?

③水的高度和底面积的改变有什么规律?

师生沟通总结:因为水的体积肯定,所以水的高度随着底面积的变大而不断变小的,而且高度和底面积的乘积肯定。像这样的两种量,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3)结合正比例的意义,同桌说说反比例的意义是什么。

激励学生尝试总结反比例的意义,假如个别学生讲的不完整,可以让其他同学补充。最终得出: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改变,另一种量也随着改变,假如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乘积肯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2.组织学生说一说:反比例关系怎样用字母表示?

假如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积(肯定),反比例关系可以用下面的式子表示:x×y=k(肯定)。

3.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成反比例的量?

激励学生主动参加思索和沟通,并组织学生对同学举出的例子进行推断和评价。老师也可以举出一些常见的例子作为示范或补充。

4.比较正比例和反比例。

引导学生比较例1和例2,小组探讨正反比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归纳填空。(投影出示表格)

三、课堂小结

今日这节课,我们又学习了两种量之间的一种关系——反比例关系。通过学习,我们发觉反比例关系和正比例关系一样都是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改变,另一种量也随着改变,但反比例关系和正比例关系又有不一样的地方,成反比例关系的两种量是乘积肯定,用字母表示反比例关系是:x×y=k(肯定)。

【板书设计】

反比例

底面积×高度=体积(肯定)→底面积和高度成反比例关系

x×y=k(肯定)→x和y成反比例关系

【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是对小学阶段学习的数量关系的概括与总结,也是初中学习反比例函数的铺垫,可以说这部分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创建性地运用教科书,构建探究式学习方式,大胆增加了例1与例2比较,加深了学生对正反比例的相识和理解。本堂课的一大特点是: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你能举诞生活中反比例关系的例子吗?”这是一个开放性问题。在这一环节中,学生的思维真可谓多姿多彩,他们列举了很多已学过的数量关系,特殊是有的学生举出了几个特殊的不是反比例的例子,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了广泛的、主动的争议,把整个课堂推向了高潮。在辩论中升华了相识,订正了偏差,也充分体现了冲突、问题从学生中来和到学生中解决的教学理念。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