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部分要点解析.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城 市 规 划 原 理 第一章 导论:城市与城市规划 什么是城市? 什么是规划? 什么是城市规划? 第一节 城市的产生与发展 一、城市的形成 二、国外城市的发展 三、中国城市的发展 一、城市的形成 (一)居民点的形成 第一次劳动大分工:农业与畜牧业产生 (二)城市的形成 第二次劳动大分工:商业和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 (三)城市形成的影响因素 p2 1.防御要求 从防御野兽到军事防御 2.社会形态发展 社会的阶级分化与对立(图1-2-4)、美国纽约 3.政治体制 如中国自秦王朝统一全国后,可以集中全国的财力、物力,以超经济手段,建设城市。而一个国家若战事不断,城市的发展就受到影响。 如欧洲封建社会时代战事重重,在很长时期内分裂成许多小国,城市的发展受到限制,城市规模小。 4.经济发展 中国是地主所有制;欧洲是封建领主制 5.通讯发展 如美国硅谷(通讯)、中国三大经济带、港口城市(航运) 6.环境因素 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等 (三)城市的定义 (1)城市的含义: 从字义看:“城”是以武器守卫土地的意思 “市”是交易的场所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规划法》规定,是指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市、镇。 (2)城市与农村的区别 城市与农村的区别:*关键在产业结构的不同 ? *人口规模 城市的人口规模比农村要大 ???? *居住形式的集聚密度 (3)现代城市的含义 p2 按《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定义: “城市是我国经济、政治、科学枝木、文化教育的中心,是现代工业及工人阶级集中的地方,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起主导作用”。 二、国外的城市发展 1.早期城市(公园前3000年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印度河恒河流域) 基本特征(1)规模不大 (2)结构简单 (3)职能单一(政治、军事或宗教中心,经济一般不考虑) (4)兴衰变化大 2.封建社会(欧洲15-16世纪,复兴时期) 基本特征(1)规模和数量增加 (2)结构趋于复杂 (3)职能明显改变,倾向经济 3.工业革命以后(18世纪中后,蒸汽机的发明) 基本特征(1)地域扩展 (2)规模和数量激增 (3)用地结构日趋复杂 (4)城市问题日益严重(环境污染、交通拥挤、用地布局混乱等) 4.城市化时期 基本特征(1)范围涉及全球,地区发展不平衡 (2)大城市继续增多,规模空前 (3)城市范围、规模结构及功能都出现新变化 三、中国城市的发展 特点:1.城市分布广、规模大、历史悠久 2.城市一般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与西方城市的差异) 3.城市分布受其它因素的影响 例:风水理论 三线建设 第二节 城市规划学科的发展 一、古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发展 (一)国内发展 1.发展进程: (1)夏商朝出现城市雏形 (2)周代形成最早的城市规划思想。《周礼》运用于洛邑城的修复建设 (3)战国时代《管子》:“因天材,就地利,故城廓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 (4)秦代“相天法地”的神秘色彩影响 (5)汉代的礼制思想影响 (6)三国魏曹邺城的规划布局对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产生重要影响 (7)三国吴国金陵十周礼制城市规划思想和自然结合的典范 (8)隋唐长安城的规划建设 (9)宋代的街坊制(商品经济) (10)明清时期 小结: 主要古代城市的规划建设思想与城市格局(周代洛邑城——曹魏邺城——吴国金陵——隋唐长安——元大都、明清北京) 补:风水理论对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影响 一、风水学的起源 1.概念的提出:晋代郭璞《葬经》,古代称为“堪舆” 研究天地对人类影响的一门学科 2.发展: 渊源:先民的鬼神、天地崇拜 萌发:战国服务于王公贵族 发展:秦汉时期向《易经》靠拢,出现地脉、王气、方位、太岁等大量风水名词 唐末杨筠松将风水学带入民间 流派分支: (宋)江西的形势派,讲究山川、方位 福建的理气派,讲究星命、神煞、阴阳五行,迷信色彩较浓 二、理论 1.分类:阴宅术、阳宅术 2.相关名词 风 不利因素 水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