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车库顶板框架梁钢筋绑扎技术交底.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一、材料要求
成型钢筋、20#绑扎丝、钢筋马凳、塑料垫块
二、主要机具
塔吊、钢筋钩子、撬棍、钢筋扳子、钢丝刷、粉笔、钢卷尺、线坠、小白线。
三、作业条件
1、原材钢筋堆放处挂有标着“检验合格”字样的标牌。
2、成品钢筋用50×80料牌布(挂在钢筋码放一头齐的那一端)标识出钢筋的规格、型号、编号、长度、使用部位等,并由专人负责搬运。
3、各钢筋绑扎班组的班组长根据“钢筋配料单”、料牌标识检查实物在形状、规格、尺寸、数量上是否与料单一致,如有问题及时通知技术人员进行处理,不得私自增减钢筋数量等。
4、顶板模板已验收完毕,施工缝已剔凿完毕,钢筋位置线已弹好。
四、操作工艺
1、钢筋的交叉点全部绑扎牢固,绑扎时火烧丝全部折向楼板内部。
2、梁箍筋与受力筋垂直设置,箍筋弯钩叠和处,沿受力钢筋方向错开设置。
3、钢筋搭接处应在中心和两端进行绑扎牢固。摆放钢筋马凳或钢筋支架后即可绑扎上层钢筋的两个方向的定位筋,并在定位筋上画出上铁分档间距,然后放置上铁纵横方向钢筋。
4、钢筋绑扎顺序为:梁筋绑扎→顶板下铁→水电预埋管线、马凳钢筋→顶板上铁
4.1绑扎梁钢筋:锚固长度应符合设计、规范抗震要求
4.2.5板在端部支座的锚固构造
端部支座为剪力墙 端部支座为梁
5、钢筋间距、排距:绑扎前利用盒尺画出钢筋分档线;墙筋、板筋均须拉通线绑扎;绑扎板筋前应在模板上弹出钢筋线。
6、保护层控制:
6.1梁保护层厚度为30mm,板保护层厚度为20mm;
6.2板上铁保护层采用钢筋马凳控制,间距1000,与受力钢筋垂直。马凳采用14mm、16mm下脚料钢筋制作,马凳有效高度“H=板厚—上下保护层厚度—下铁下皮钢筋直径—上铁上下皮钢筋直径”,多余的垫块严禁倒入梁内或墙内。板面在砼浇灌之前必须作一次彻底检查,若有垫块遗漏,漏绑或少放错放钢筋等现象必须及时补救,以免影响工期。
7、钢筋接头位置
板分布钢筋接头采用搭接接头,搭接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为1.3倍搭接长度。钢筋搭接接头的面积百分率应符合下表。
8、绑扎塑料垫块(环圈)的要求:
水平面采用塑料垫块,垫块必须用20#火烧丝绑扎在纵横筋的交点处,且必须绑扎牢靠,绑扎丝头不得露出垫块。板筋保护层厚度采用塑料垫块间距600×600㎜梅花形布置。
2C12。加筋沿短跨通长,伸入支座内La;加筋沿长跨方向的长度=洞口长度+两侧各La。板内被洞口切断的钢筋应置于洞口加筋之上。当洞口加筋在图中无具体注明时,按下图施工。
10.3当楼板内预埋管线大于等于3根,而该处楼板无面筋时,需沿管线方向设置钢筋网,如下图所示。
10.4当板底与梁底平时,板的下部钢筋伸入梁内并须置于梁的下部纵筋之上。
10.5楼板上后砌隔墙的位置应严格遵守建施图施工,不可随意砌筑。对墙下无梁的后砌隔墙,应按建施图所示位置在墙下板底内设置3C16纵向加强筋(沿墙通长),纵筋锚入板两端支座300mm。
11、为防止板角部出现裂缝,在各平面图的端跨外角部位加密板面钢筋,其直径同板边的板面钢筋,间距100,范围可按下图设置,加密的板面钢筋按受拉钢筋锚固在梁内或柱内。对于跨度较大(≥4000)的内跨板,在板角处增加双向的板面钢筋,配置要求与板端相同。
12、挑檐转角处加筋详见下图。
13、梁腹板hw450时梁两侧配腰筋(详见下图),每侧腰筋面积不小于bhw的0.1%,间距不大于150。构造腰筋搭接与锚固长度可取为15d,抗扭腰筋应按受拉钢筋锚固要求锚入支座La (LaE )搭接长度为Ll或LlE 。hw450的梁未注明腰筋时,按下表设置腰筋。
14、梁上留洞配筋构造
15、楼板后浇带:
五、注意问题:
1.梁内箍筋除单肢箍外,其余采用封闭形式,并作成135度弯钩;
2.梁内箍筋除单肢箍外,其余采用封闭形式,并作成135度弯钩;梁内第一根箍筋距柱边或梁边50mm起;梁的纵向钢筋需要设置接头时,底部钢筋应在距支座1/3跨度范围内接头,上部钢筋应在跨中1/3跨度范围内接头。同一接头范围内的接头数量不应超过总钢筋数量的50%。
3. 楼板上后砌隔墙的位置应严格遵守建施图施工,不可随意砌筑。对墙下无梁的后砌隔墙,应按建施图所示位置在墙下板底内设置3C16纵向加强筋(沿墙通长),纵筋锚入板两端支座300mm。
三、质量标准:
3.1主控项目:
1、钢筋的钢号、规格、直径符合设计图纸要求,钢筋复试合格;
2、钢筋的表面清洁,无老蚀、缺陷、油污;
3、钢筋规格、形状、尺寸、用量、间距、锚固长度、搭接位置等符合设计要求和构造要求(03G101-1);4、钢筋搭接处,应在中心和两端用铁丝扎牢;
5、钢筋绑扎牢固,不得有松扣、漏扣现象;
6、钢筋弯钩的朝向、长度符合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