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工程力学 第2版 教学课件 作者 邱家骏 第二章 平面汇交力系.ppt

发布:2017-08-19约2.49千字共2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二章 平面汇交力系 第一节 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几何法 第二节 力的分解和力的投影 第三节 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解析法 第二章 平面汇交力系 图 2-1 第一节 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几何法 一、平面汇交力系合成的几何法   两个力的合成可根据公理三力的三角形法求得合力的大小与方向,这里从四个力为例进行讨论。 图 2-2 二、平面汇交力系平衡的几何条件 第一节 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几何法   若刚体在一平面汇交力系作用下而处于平衡,则该力系的合力为零;反之,当力系的合力为零时,则刚体处于平衡。于是得到平面汇交力系平衡的必要与充分条件是力系的合力等于零,以矢量式代表为 例2-1 支架ABC由横杆AB与支撑杆BC组成,如图2-3a所示。A、B、C处均为链连接,B端悬挂重物其重力W=5kN,杆重不计,试求两杆所受的力。 图 2-3 第一节 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几何法 解 1)选择研究对象。以销子B为研究对象。 2)受力分析、画受力图。 3)应用平衡几何条件,求出未知力。   由平衡几何关系求得 例2-2 起重机吊起的减速箱盖重力W=900N,两根钢丝绳AB和AC与铅垂线的夹角分别为α=45°,β=30°(图2-4a),试求箱盖匀速吊起时,钢丝绳AB和AC的张力。 图 2-4 第一节 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几何法 解 1)选择研究对象。以箱盖为研究对象。 2)受力分析,画受力图。 3)应用平衡几何条件,求出未知力。   若力三角形的几何关系不复杂,可选用数解法,运用三角公式来计算。例如在本题中,由正弦定理得 第二节 力的分解和力的投影 一、力的分解   由上节知道,两个共点力可以合成为一个合力,解答是唯一的;可是反过来,要把一个已知力分解为两个力,若无足够的条件限制,其解答将是不定的。因为在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FR=F1+F2中,每一个矢量都包含有大小和方向两个要素,故该式共有六个要素,必须已知其中四个才能确定其余两个。在已知合力大小和方向的条件下,还必须规定另外两个条件:例如,规定两个分力的方向;或两个分力的大小;或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或一个分力的大小和另一个分力的方向等。 二、力在轴上的投影 第二节 力的分解和力的投影 图 2-5 三、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 第二节 力的分解和力的投影 图 2-6 第二节 力的分解和力的投影 图 2-7 四、合力投影定理 合力投影定理是用解析法求解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问题的理论依据。 第三节 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解析法 一、平面汇交力系合成的解析法   求平面汇交力系合力的解析法,是用力在直角坐标轴上的投影计算合力的大小,确定合力的方向。 例2-3 一吊环受到三条钢丝绳的拉力,如图2-8a所示。已知F1=2000N,水平向左;F2=2500N,与水平成30°角;F3=1500N,铅直向下,试用解析法求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图 2-8 第三节 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解析法 解 以三力的交点O为坐标原点,取坐标如图2-8b所示,先分别计算各力的投影。           F1x=-F1=-2000N 二、平面汇交力系平衡的解析条件   从前面知道,平面汇交力系平衡的必要和充分条件是力系的合力等于零。由式(2?8)得 图 2-9 第三节 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解析法 例2-4 简易起重装置如图2-9a所示,重物吊在钢丝绳的一端,钢丝绳的另一端跨过定滑轮A,绕在绞车D的鼓轮上,定滑轮用直杆AB和AC支承,定滑轮半径较小,其大小可略去不计,设重物重力W=2kN,定滑轮、各直杆以及钢丝绳的重量不计,各处接触均为光滑。试求匀速提升重物时,杆AB和AC所受的力。 解 杆AB和AC的受力,可以通过它们对滑轮的约束力求出。因此,可以选取滑轮为研究对象,其上受有AB和AC杆的约束力FAB和FAC,因AB和AC杆为二力杆,所以约束力的方向沿杆的轴线。此外滑轮上还受绳索的拉力F及W,二者大小相等。滑轮的受力图如图2-9b所示。其中只有FAB和FAC的大小未知,两个未知数可由汇交力系平衡方程解出。 第三节 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解析法 由           ??Fy=0 -FACsin30°-Fcos30°-W=0 例2-5 压榨机简图如图2-10a所示,在A铰链处作用一水平力F使C块压紧物体D。若杆AB和AC的重量忽略不计,各处接触均为光滑,求物体D所受的压力。 图 2-10 第三节 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解析法 解 根据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求压块C对物体的压力,可通过求物体对压块的约束力FN而得到,而欲求压块C所受的约束力FN,则需先确定AC杆所受的力。为此,应先考虑铰链A的平衡,找到杆AC内力与主动力F的关系。   根据上述分析,可先取铰链A为研究对象,设二力杆AB和AC均受拉力,因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