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9春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养花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冀教版.doc

发布:2019-12-07约2.94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9春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养花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冀教版 教材分析: 《养花》是老舍先生1956年12月12日发表在《文汇报》上的一篇散文。本文通过写养花的过程,告诉我们养花的乐趣: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全文按由事到理的顺序,层层递进,揭示了全文的主旨。 全文共7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讲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内容。 课文第1自然段主要讲:养花的原因、目的,即“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一种乐趣。” 课文第2自然段主要讲:自己不养名贵花草的原因。一个原因是“珍贵的花草不容易养活”;第二是北京的气候不适合养名贵的花。“冬天冷,”“夏天不是干旱就是大雨倾盆”;秋天“闹霜冻”。 课文第3自然段主要讲:养花可以多得些知识。文中主要讲了花草“喜阴”“喜阳”“喜湿”“喜干”的不同特点。 课文第4自然段主要讲:养花虽然辛苦劳累但有许多好处。那就是劳逸结合,“有益身心,胜于吃药。” 课文第5、6自然段主要分别叙述养花的快乐与忧伤。 最后一自然段总结了“我”养花的种种乐趣。 教学建议: 一、联系实际,谈话导入。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请学生谈谈自己或家人、朋友喜欢什么花草,为什么喜欢,以及在养的过程中有什么感受? 2、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老舍先生是怎么养花的,从中可以看出老舍是个怎样的人。 二、初读课文,把握大意。 1、指导学生自读时,教师可以提示:老舍先生是怎么养花的?从文中找出相应句子,可以边读边勾画。 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使学生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即为什么养花;养什么花;养花要摸门道;养花有益身心;养花使人喜悦;养花使人伤心;养花的乐趣。 2、指导学生用列提纲的方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在指导中,教师注意巡视,发现问题随机解决。 三、品味语句。 再细致地读课文,结合养花的实际,看你能发现什么。 (1)老舍是一个很有生活情趣的人。 从文中可以知道,老舍不但养花,还养了“小猫”。老舍的生活情趣这一点,从他儿子舒乙的那句话也可以看出。 (2)为什么只养好种易活,自己能奋斗的花? 一方面与老舍没有精力照顾费心思的花草有关,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老舍的兴趣爱好。对花草提出了一个内在的标准,不追求外形大小,色香与否,要自己能够奋斗。老舍的一生也是勤勉奋斗的一生。 (3)作者为什么说养花“有意思”? 增长知识,有益身心。在养花实践中摸到门道:花种类不同,习性不同,对自然环境与管理要求不同;让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得到适当的调节,有益身心,胜于吃药。 (4)老舍的花到底养的如何? 应该说老舍的花养得很好。一是数量多、品种多。从小猫上房看出了院子里的花草有多少!菊秧有“三百棵”,“砸死三十多种,一百多棵”。还养着昙花……这些说明了老舍对花的痴迷。二是从“送牛奶的同志进门就夸‘好香’,”说明老舍的花养的不错。最可贵的是养花达到了把玩品味、物我相依的程度。想一想,昙花盛开的夜晚,几个朋友在院中、庭中小坐,谈天、论花,是多么惬意! (5)从中我们还可以体会出老舍的为人。 ——非常勤快。从养花搬进搬出可以看出。 ——爱交朋友。从约朋友看花,把花赠给朋友可以看出。 ——宽厚待人。菊秧遭灾,不怪暴雨,也不抱怨邻家,只默默自己承受。 这一切,也充分说明了老舍对生活的热爱。因为心中涌动着挚爱,所以它能够发现山美、水美、花美、人美……生活处处充满了美好。 四、总结全文,了解作者。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总结养花的乐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体会理解中心句: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2、从《养花》中,你对老舍有什么了解?(热爱生活,热爱劳动,探求知识,积极奋斗。) 五、学习课文写法,选择自己的爱好写一个片段。要写出点门道、甘苦和“多么有意思”。 附送: 2019春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母鸡同步练习冀教版 一、带着问题来读书。 1、本文是________先生的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 A、老舍 B、丰子恺 2、课文以作者的________变化为线索,(A、空间B、情感)由对母鸡的________转变为________,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赞颂了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辨析错字我来改。 1、它永远不反坑公鸡。(  ) 2、我们在祖国的环抱中辛福成长。(  )(  ) 3、或沿着田坝,那么扯长了声,如愿如诉,使人心中立该结起个小疙瘩。(  )(  ) 三、换个词语意思不变。 1、有时候欺侮那忠厚的鸭子。( ) 2、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 四、动脑筋,找伙伴。 吠 啼 嘶 吼 嚎 啸 鸣 叫 狼( ) 鸡( ) 猿( ) 狗( ) 虎( ) 狮( ) 马( ) 鸟( ) 五、我能根据意思写词语。 1、形容没完没了地抱怨、诉说。(  ) 2、趁人不防备的时候。(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