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习资料第三章培训与开发.doc

发布:2018-06-15约2.26万字共1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三章 培训与开发 初始阶段 培训需求调查 信息收集、组织任命 计划阶段 培训范围可行性调研(编制计划、加载资料) 加载费用 管理控制阶段 培训计划公布 执行分析与报表 评估阶段 培训评估 是否调整计划 结束 第一节 企业员工培训规划与课程设计 第一单元 员工培训规划的制定 【知识要求】 一、员工培训规划的概念 它是在培训需求分析的基础上,从企业总体发展战略的全局出发,根据企业各种培训资源的配置情况,对计划期内的培训目标、对象和内容、培训的规模和时间、培训评估的标准、负责培训的机构和人员、培训师的指派、培训费用的预算等一系列工作所做出的统一安排。 员工培训规划的准确性、实用性和可行性,决定了企业人力资源培训与技能开发的成败。 二、制定培训规划的要求 培训规划作为实现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目标,满足员工培训需求的活动实施方案,其制定过程必须达到以下几点要求: 系统性。系统性就是要求培训规划从目标设立到实施的程序和步骤,从培训对象的确定到培训的内容、培训方式方法的选择、培训师的指派,乃至评估标准的制定都应当保持统一性和一致性。 标准化。标准化就是要求整个培训规划的设计过程,确立并执行正式的培训规则和规范,这些规则和规范体现了员工培训活动过程的客观规律性,它对培训谁、培训什么、何时培训、如何培训、用何种方式方法培训、要达到什么目标、取得何种结果、采用何种培训标准、下一步如何进行等作出明确的统一规定。 有效性。有效性就是要求员工培训规划的制定必须体现出可靠性、针对性、相关性和高效性等四个方面的基本特点。 普遍性。普遍性就是要求培训规划制定必须适应不同的工作任务、不同的培训对象和不同的培训需要。 三、培训规划的主要内容 具体说,一份完整的企业培训规划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培训的目的 培训的目的主要是说明员工为什么要进行培训。只有明确了培训的目的,才能确立员工培训的目标、范围、对象和内容,从根本上决定培训规划所涉及的各种资源投入的规模和程度。 (二)培训的目标 培训的目标主要是解决员工培训应达到什么样的标准。它是根据培训的目的,结合培训资源配置的情况,将培训目的具体化、数量化、指标化和标准化。 (三)培训的对象和内容 确定培训对象和内容,即明确培训谁,培训什么,进行何种类型的培训。这项内容一般在培训需求分析中通过对工作任务的系列调查和综合分析就已经确定。有时候企业的决策者出于对某一项特殊培训内容的兴趣,往往缺乏采用量化指标对培训需求进行深入的技术性分析。 (四)培训的范围 企业员工培训的范围一般都包括四个层次,即个人、基层(班组或项目小组)、部门(职能和业务部门)和企业。 (五)培训的规模 培训的规模受很多因素影响,如人数、场所、培训的性质、工具以及费用等。 (六)培训的时间 培训的时间安排受培训的范围、对象、内容、方式和费用,以及其他与培训有关的因素影响。 (七)培训的地点 培训地点一般都指学员接受培训的所在地区和培训场所。 (八)培训的费用 培训费用亦即培训成本,它是指企业在员工培训的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费用,包括培训之前的准备工作,培训的实施过程,以及培训结束之后的效果评估等各种与之相关活动的各种费用的总和。 培训成本由以下两个部分构成:①直接培训成本,是指在培训组织实施过程之中培训者与受训者的一切费用总和。如培训教师的费用,学员的交通、食宿费用,教室设备的租借费用,教材印发购置的费用,以及培训实施过程中的其他各项花费等。②间接培训成本,是指在培训组织实施过程之外企业所支付的一切费用总和。如培训项目的设计费用,培训项目的管理费用,培训对象受训期间的工资福利,以及培训项目的评估费用等。 培训规划应当按照直接和间接培训成本进行核算,以便上报、审批、纳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费用的总体计划,从资金上确保员工培训规划各项目标的实现。 (九)培训的方法 培训方式方法是实现员工培训规划各项目标的重要保障,它所要解决的是“船”或“桥”的问题。培训规划必须根据培训资源配置的状况,正确地选择适用的方式方法。到底选择何种培训的方式方法应当由培训的目的、目标、对象、内容和经费以及其他条件来决定。如独立的小型组织部门的培训宜采用分散的培训方式;高层培训、管理培训、员工文化素质培训、某些基本技能培训宜采用集中的培训方式;专业技能培训应采用边实践边学习的方法。 (十)培训的教师 企业培训应当以员工为中心,培训的管理工作应当以教师为主导。在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活动中,员工作为受训者是整个培训活动的中心,是培训部门提供服务的“客户”,而培训师是培训活动的主导者,他既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又是专业知识的传输者,专业技能的教练者。 (十一)计划的实施 为了保证培训规划的顺利实施,培训规划还应当提出具体的实施程序、步骤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