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各地历史高考题分类汇编(必修一).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7年全国历史高考题分类汇编(必修一,以人教版为序)
罗定中学城东学校 周荣清 整编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2017全国卷I)24.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答案A】
【考点】西周的分封制
【解析】题旨材料主要说明的是周初分封亲缘王族至河南、河北、山东等地区。B选项中君主专制集权的表述不属于中国古代早期政治时期,是秦汉以至清代的政治特征,故错误;封王至地方与C选项中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矛盾,这是间接控制,表述错误; D项,夏商时期的政治也是贵族政治,贵族一直拥有世袭特权。分封制中固然含有贵族世袭特权的因素,但不是确立——牢固地建立或树立,而是延续了过去的做法,所以D不符合史实,不正确。
(2017北京卷)37、儿童:成长、保护与发展
材料一???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中国古代儿童称谓简表
年龄段
称谓
称谓由来(摘自《礼记》等)
1-3岁
孩提
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
10岁以前
孺子
孺子早寝晏起,唯所欲,食无时
满10岁
幼学
人生十年曰幼,学
13-15岁(男)
舞勺
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一种文舞)
15岁左右(男)
束发
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15岁(女)
及笄
十有五年而笄(笄礼)
15-20岁(男)
舞象
成童,舞《象》(一种武舞),学射、御
满20岁(男)
弱冠
二十曰弱,冠(冠礼)
(1)礼乐制度是维护宗法社会的重要基础。表中能够反映礼乐制度对儿童要求的称谓有哪些?简析在先秦社会礼乐制度是如何渗透到儿童成长过程中的。(10分)
【答案】(1)称谓:幼学、舞勺、束发、及?、舞象、弱冠。简析:先秦有严格的礼乐制度;贵族根据礼乐制度培养子弟;根据儿童年龄划分学习阶段;男女要求不同;学习礼乐目的在于更好维护社会等级制度,稳定统治秩序。
(2017浙江选考)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除了军事与经济资源的互为挹注,这些封君与周王室之间,也依仗宗族纽带,用祖先崇拜的繁缛礼节,以朝贡、觐见、馈赠、通婚、封赏……不断加强亲戚之间的关系。……亲缘网络的伦理要求,是敦睦亲戚的孝道。于是,周人统治的机制,取得了道德的意义。
——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材料二 我将我享(祭献),维羊维牛,维天其右(保佑)之。仪式刑(效法)文王之典,日靖四方。伊嘏(伟大)文王,既右飨(祭献)之。我其夙夜,畏天之威,于时保之。
——《诗经·周颂·我将》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人统治的机制”是什么?概括这种机制在当时的积极作用。(6分)
(2)结合所学,概括材料二《周颂·我将》所蕴涵的主要意义,综括指出材料一、二所反映的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4分)
【答案】(1)机制:分封制和宗法制。积极作用:稳定政治秩序;维护政治联系。?
(2)?意义:以乐歌形式歌颂周文王功德。特点: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考点】本题考查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
【解析】第一小题第一问考查西周的政治制度。由材料“封君与周王室之间”、“依仗宗族纽带”、“不断加强亲戚之间的关系”等信息可知,“周人统治的机制”是:分封制和宗法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机制的主要作用是:稳定政治秩序,维护政治联系。?
第二小题第一问对古代典籍的理解。由材料信息可知,《诗经·周颂·我将》歌颂了周文王的功德。第二问考查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与宗法制相辅而行,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因此可得出特点之一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由材料二对文王的歌功颂德可知当时对祖先神灵充满了崇拜,因而可以得出其另一个特点: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2017江苏卷)1、《国语》讲“祀,国之大节”。有学者认为,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可推断,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
A.农具 B.礼器 C.食具 D.货币
【答案】B
【考点】本题考查古代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中国古代的冶金技术
【解析】根据题干“祀,国之大节”、“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结合所学可知,?中国青铜器时代,包括夏、商、西周、春秋及战国早期,延续时间约一千六百年.这个时期的青铜器主要服务于王室、贵族,分为礼乐器、兵器及杂器,乐器也主要用在宗庙祭祀活动中,因此青铜器在此时是政治权利的象征,故B项正确。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和史实,应排除。
(2017海南卷1)考古工作者在河南辉县琉璃阁发掘了一座春秋时期的诸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