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基础知识 第五章 刑法知识.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五章 刑法知识 本章导言 刑法作为我国一个基本的法律部门,在社会主 义法律体系中占有显著、独特的地位,在打击犯罪、 保护人民、维护社会秩序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保安人员可以查验出入执勤区域的车辆、物品 的出入手续,对现行犯罪嫌疑人应当扭送公安机关 处理。 因此,保安专业的学生应认真学习刑法,扎实 掌握刑法知识,深刻认识犯罪的社会危害性,自觉、 机智地同犯罪行为作斗争,在将来的保安工作中认 真履行自己的职责。 先导案例 第一节 刑法概述 学习目标 明确刑法的概念; 了解我国现行刑法的制定情况; 理解和掌握我国刑法规定的基本原则。 一、刑法的概念 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 律。 刑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在我国,即指 1979年7月1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 次会议通过、1997年 3 月14日第八届全国人 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修订的《中华人民共 和国刑法》。 二、刑法的基本原则 刑法基本原则是指贯穿全部刑法规范、具有指 导和制约全部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意义,并体现我 国刑事法制基本精神的准则。 《刑法》第3 - 5条明确规定了三项刑法的基本 原则(见图5-1)。 知识链接 1979年《刑法》第79条规定,本法分则 没有明文规定的犯罪,可以比照本法分则最 相类似的条文定罪判刑,但是应当报请最高 人民法院核准。 本节小结 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刑罚的法律。 刑法有广义刑法和狭义刑法之分。 刑法的基本原则是指贯穿全部刑法规范、具 有指导和制约全部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意义,并 体现我国刑事法制基本精神的准则。 《刑法》第3条至第5条明确规定了三项刑法 的基本原则,即:罪刑法定原则、刑法面前人人 平等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此三项基本原则 不仅在我国刑事立法中得到了体现,而且在刑事 司法中也得到了贯彻。 随堂提问 刑法的三项基本原则是如何体现的? 第二节 犯罪和犯罪构成 学习目标 明确犯罪和犯罪构成的概念; 理解和掌握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 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这四个犯罪 构成的共同要件。 一、犯罪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一)犯罪的概念 我国《刑法》第13条规定: “ 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 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 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 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 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 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 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 不认为是犯罪。” 一、犯罪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二)犯罪的基本特征 犯罪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 1. 社会危害性,即犯罪是严重危害社会 的行为; 2. 刑事违法性,即犯罪是触犯刑法的行 为; 3. 应受刑罚惩罚性,即犯罪是应受刑罚 处罚的行为。 一、犯罪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二、犯罪构成的概念和共同要件 犯罪构成是依照我国《刑法》的规定,决定某 一具体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需的一系列主观要件和客 观要件的有机统一。犯罪构成与犯罪概念是两个既 有联系又有区别的范畴,如表5-1所示。 二、犯罪构成的概念和共同要件 我国《刑法》共规定了 400 余种犯罪, 归纳起来,各种犯罪都有四个共同的构成 要件(见图5-2)。 三、犯罪客体 犯罪客体是我国刑法所保护的、为犯罪 行为所侵犯的社会关系。 刑法理论把犯罪客体分为一般客体、同 类客体和直接客体。 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是两个既有联系又 有区别的概念,如表5-2所示。 三、犯罪客体 四、犯罪的客观方面 (一)犯罪的客观方面的概念 犯罪的客观方面,是指刑法规定的构成 犯罪的客观外在表现。 客观方面的要件具体表现为危害行为、 危害结果,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 关系,犯罪的特定时间、地点、方法等。 以是否为构成犯罪必备为标准,这些要 件可分为必备要件和选择要件。 四、犯罪的客观方面 (二)危害行为 1. 危害行为的概念 我国刑法中的危害行为,是指犯罪构成客观方 面的行为,即表现人的意志或意识,违反刑法规定 的危害社会的行为。 刑法中的危害行为有两个特征: 首先,刑法中的危害行为是人的危害社会的行 为。 其次,刑法中危害行为是在人的意识、意志支 配下所为的行为。 知识链接 关于刑法中危害行为概念的表达,我国 刑法学界有三派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危害行为就是指犯罪 行为,这显然不妥。 第二种观点,认为刑法中危害行为的概 念必须具备心素、体素、法律特征三要素。 第三种观点,抛弃了危害行为必须具备 心素的观点,把危害行为的法律特征归纳为 “具有社会危害性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