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上课了(说课稿)-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docx
8上课了(说课稿)-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第八课。本课主要内容包括:认识新同学、了解校园环境、学习校园规则。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帮助学生尽快适应新环境,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遵守校园规则,为小学生活奠定基础。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法治意识和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通过学习认识新同学、了解校园环境、学习校园规则,学生能够学会尊重他人、遵守社会规则,增强对校园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为形成积极向上的校园人际关系打下基础。同时,通过参与讨论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一年级学生刚开始步入小学,他们对校园生活有一定的期待和好奇心。在入学前,部分学生可能已经通过幼儿园或家庭了解到一些基本的社交礼仪,如问候、分享等。然而,关于学校规则、班级纪律等方面的知识相对较少,需要教师引导和传授。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一年级学生对新环境充满好奇,学习兴趣较高。他们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容易受到外界干扰。在学习能力方面,学生的认知水平较低,需要教师用简单、形象的方式传授知识。在学习风格上,大部分学生偏好直观、互动的学习方式,如游戏、故事等。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1)部分学生可能因为家庭背景、性格等因素,在与新同学交往时存在困难,难以融入集体。
(2)学生对校园规则的认识不足,可能无法自觉遵守纪律,需要教师耐心引导。
(3)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可能存在偏差,需要教师结合具体案例进行讲解。
(4)学生在参与课堂活动时,可能因为害羞、紧张等原因,不敢表达自己的观点,需要教师创造轻松、愉快的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本节课所需的教材《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
2.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如校园场景图、学生活动照片等,以及相关的视频片段,以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教学辅助工具:准备彩色粉笔、标记笔等,用于在黑板上绘制简单的图形和标注。
4.教室布置:布置教室环境,设置分组讨论区,确保每个小组有足够的空间进行互动交流,同时准备实验操作台,以备需要时进行简单的课堂活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站在教室中央,面带微笑,用亲切的语言与学生打招呼:“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上一堂有趣的道德与法治课。大家准备好了吗?”
2.学生齐声回答:“准备好了!”
3.教师引导:“那好,我们先来玩个小游戏,看看谁能最快找到我们的新同学。”
4.学生积极参与游戏,寻找新同学,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二、新课导入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2.学生回答:“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与人打招呼、如何分享。”
3.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并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如何在校园里与同学们友好相处,共同遵守校园规则。”
三、新课讲解
1.教师讲解校园规则的重要性,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校园规则的重要性吗?”
2.学生回答:“校园规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和生活,保持校园的秩序。”
3.教师进一步讲解校园规则的具体内容,如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不乱扔垃圾等。
4.教师展示校园场景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
5.学生回答:“我看到了同学们在上课、玩耍、吃饭。”
6.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讲解校园规则的具体实施方法,如排队、安静、礼貌等。
四、课堂活动
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我是小法官”活动,让学生扮演法官,判断校园中发生的违规行为。
2.学生积极参与,教师根据学生的判断结果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校园规则。
3.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我是小讲解员”活动,让学生轮流讲解校园规则。
4.学生讲解过程中,教师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确保学生正确理解校园规则。
五、巩固练习
1.教师出示校园规则卡片,让学生找出不符合规则的选项。
2.学生积极思考,举手回答,教师点评学生的答案。
3.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讲解规则的重要性,强化学生对校园规则的认识。
六、总结提升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提问:“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2.学生回答:“我们学习了校园规则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遵守校园规则。”
3.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并强调:“同学们,遵守校园规则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希望大家能够做到。”
4.教师总结本节课的要点,布置课后作业,如让学生回家与父母分享今天的学习内容。
七、课堂延伸
1.教师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在校园生活中的点滴感悟,引导学生关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