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县立溪崑国民中学九十二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段考国文科试卷.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一、 綜合測驗60%(一題兩分)
1.「一陣暴風雨過後,大樹迎風而折,小草卻依然存活。」這真正印證了哪句話的道理?(1)久久自芬芳(2)行之茍有恆(3)柔弱生之徒(4)曖曖內含光。
2.「徬徨、彷徨、徘徊、猶豫、躊躇、游移、踟躕」等詞語中有「遲疑不定」的意思的有幾個?(1)四(2)五(3)六(4)七 個。
3.下面哪個量詞使用不當?(1)「一繫」新衣(2)「一尊」佛像(3).「一葉」扁舟(4)「一泓」清泉。
4.「習慣培養興趣,興趣支持習慣。」的修辭法與下列何者不同?(1)有村舍處有佳蔭,有佳蔭處有村舍(2)時代考驗青年,青年創造時代(3)我為人人,人人為我(4)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
5.陳源的哀思一文在布局、結構上的安排和哪一篇文章相似?(1)朱自清背影(2)胡適母親的教誨(3)劉鶚大明湖(4)吳敬梓王冕的少年時代。
6.(甲)「流」血(乙)但敦之「流」(丙)「流」布迷信(丁)「流」於殘忍。以上各句中「流」字的意義(1)甲乙相同(2)乙丙相同(3)丙丁相同(4)都不相同。
7.關於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一曲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1)由情入景,襯托出遊子有家歸不得的悲苦情懷(2)馬致遠著有雲莊樂府、歸田類稿等書(3)韻腳有「鴉、家、馬、涯」四字(4)共二十八字,沒有動詞,各種不同的景物緊密配合,互相烘托,表現出一種淒涼之美。
8.馬致遠天淨沙這首小令,哪一句最能點出作者的心境?(1)夕陽西下(2)古道、西風、瘦馬(3)斷腸人在天涯(4)枯藤、老樹、昏鴉。
9.下列各選項中的兩個句子,何者意義相差較遠?(1)世譽不足慕——愛因斯坦:財富、虛名和權勢,我永遠是不屑一顧的(2)慎言——無道人之短,無說己之長(3)謗議庸何傷——毀譽安足論(4)隱心而後動——韜光養晦。
10.選出詞性、意義相同者(1)行「之」茍有恆——吾欲「之」南海(2)在涅貴不「緇」——衣「緇」衣(3)「恣」殺貴族——「恣」行奸邪(4)「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
11.馬致遠天淨沙秋思及張養浩山坡羊潼關懷古比較,何者正確?(1)二首都是先寫景再抒情(2)二首都有襯字(3)二首都寫漂泊的悲苦(4)二首都押同一個韻。
12.甲、崔瑗 乙、孟瑤 丙、蔡元培 丁、李清照 戊、馬致遠,以上人物按年代先後順序排列為(1)丁戊甲乙丙(2)甲戊丁丙乙(3)甲丁戊乙丙(4)甲丁戊丙乙。
13.下列何者有誤?(1)演說時,為吸引聽眾的注意,表情動作要誇大一點。(2)面對千人以上的聽眾,語速要放慢些。(3)演說題目的擬定,句法要簡單,字數要在
十字以內。(4)演說詞中的引論及結論都不可太長,以不超過五分鐘為宜。
14.梁法官來本校演講「法律常識」,他一開始就稱讚本校:「校園花木扶疏,同學精神抖擻,必定是樂觀、進取、守法的好青年。」請問梁法官用了何種引論方式?(1)開門見山法(2)實例故事法(3)現場事物法(4)呼籲慰勉法。
15.下列「 」中的詞語,何者使用正確?(1)「行行鄙夫」總是憂柔寡斷,難以成事。(2)老王處處爭強好勝,大家都勸他應當「曖曖」內含光。(3)本店的產品「名過其實」,值得各位購買。(4)他如此自私,隨時不忘「反求諸己」,以致不得人緣。
16.「書本可以沉澱一個人的俗慮」所使用到的修辭法,與下列何者相同?(1)越咀嚼越有趣味,越欣賞越切實際。(2)早年我的讀書是被動的,今日則走上了純藝術的欣賞境界。(3)青春如花,轉眼殘敗。(4)在這樸素的毛織物裡,編織了我難忘的童年。
17.古人說:「三日不讀書,便覺言語無味」所強調的是:(1)讀書的功效(2)讀書的態度(3)讀書的方法(4)讀書的重要。
18.「□先生一向作風官□,難怪知音□□無幾,終至窮困□倒,這種道理明□易懂。」缺空處依序宜填上(1)廖、潦、寥、僚、瞭(2)寥、廖、僚、瞭、潦(3)廖、僚、寥、潦、瞭(4)廖、潦、瞭、僚、寥。
19.下列哪一個「於」字,翻譯成白話文之後,意義和「努力遂駕於良心之上」的「於」相同?(1)有愧「於」己(2)澤加「於」民(3)修身見「於」世(4)不戚戚「於」貧賤。
20.「一個人稱自己的自由為一種權利,而他所給予別人的權利便是容忍。」(李普曼沃)這句話是在諷刺哪一種態度及作為?(1)不自由,毋寧死。(2)逞一方面之自由,而不以他人之自由為界。(3)人之思想一以良心為準。(4)里有殯,不巷歌。
21.「孔子——儒家——論語」請細察上列三者的關係,再選出相同對應關係的選項(1)孟子——法家——孟子(2)墨翟——儒家——禮記(3)韓非——法家——孝經4老子——道家——道德經。
22.下列何者的含義與「慎言節飲食」之「慎言」最相近?(1)不能實現的計畫,全是空談(伊索)。(2)句句著實,不脫空,方是讀書(薛瑄)。(3)雖有陶朱之富,不能贖片言之謬(葛洪)。(4)積善三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