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初一下)语文《观舞记》2篇).docx

发布:2025-03-31约3.49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初一下)语文《观舞记》(2篇)

学习目的:

1、通过自读欣赏、感受舞蹈、文字和文化的美。

2、领悟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3、理解一些有关印度文化、艺术方面的知识。

学习过程:

一、导入:

许多同学喜爱绘画,喜爱唱歌;也有些同学有乐器或舞蹈方面的专长,具有一定的艺术鉴赏力。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欣赏一段舞蹈,请同学们说说这是哪一个国家的(播放一首印度音乐的片段)。

不同国家和地域的音乐、舞蹈能够反映不同的文化风情。比方说我们的邻邦印度,就一向以其独具特色的歌舞出名于世。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我们亲爱的冰心奶奶记叙本人观看印度舞蹈的一篇散文:《观舞记》。

二、初读,整体感知:

在第一遍阅读时,一般采纳默读的方法来通读全文,留意整体感知文章的大意,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如今,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朗读课文。

(老师范读全文,语速稍慢)

想一想,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呢?请你试着用最简约的语言说说本文主要内容,假如能写在笔记本上则更好。

——本文主要是运用高超的语言技巧,描绘了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美妙的舞蹈,也表现了印度舞蹈的美。

本文是怎么样运用高超的语言技巧,来描绘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美妙的舞蹈呢?

要答复这个咨询题,就要再次阅读文章。在这次阅读时,我们稍稍放慢速度,拿起笔来,边读边动笔做些圈点勾画:

1,先给课文标上小节号。(共22小节)

2,这篇文章的文字特别优美,也有一些生字词,请同学们参考注释自读全文,读的时候用直线勾画出不明白的词句,能够查找字典、词典;用波浪线勾画出你认为用的好的词语、句子和段落。

三、研读课文:

1,正音正字。

2,本文描写了印度舞蹈的美,文中哪些语句或语段表现了舞蹈的美?

——第2——6小节

——第13——18小节。

体会这些语段从服饰、姿势、神情、动作等多方面来表现卡拉玛姐妹美妙的舞蹈。

四、阅读探析:

(找出精彩语句或语段,认真考虑)

1,考虑题一:

请你从修辞手法、和表现方法等方面考虑,简单地说说这些语句好在哪?

——生动的比喻、排比、援用等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出舞蹈和舞蹈者的姿势,以及作者的赞美之情。

——正面描写结合侧面描写,多角度地展示舞姿的美,引发读者的想象和联想。

2,考虑题二:

能否援用文中语句,并加上本人的理解,说说什么是舞蹈?或说说印度舞蹈主要表现些什么内容?

——以有节拍的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能够表现人的生活、思想和感情,也能够表现自然和其他,一般用音乐伴奏。

——印度舞蹈主要表现神和人的故事,模仿自然界生物的姿势。(在第17、18节)

3,在自读过程中,有没有感到的不理解的语句?

咨询题一:

为什么第17小节说卡拉玛“在舞蹈的狂欢中,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

本人”?

——卡拉玛的舞蹈特别优美,好似“飞动”起来。但是仅有“飞动”是不

够的,还要心灵的完全投入,使本人也成为舞蹈的一部分,身心浑然一体,才能到达美的境地。

咨询题二:

第19小节中说:“看了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使人深深地体会到印度的优美悠久的文化艺术……”为什么看了她们的舞蹈会体会到她们的文化?你感到印度文化有什么特点?

(朗读第19小节)

首先,艺术上的交流,能加强世界各国各民族之间的互相理解和沟通,因此,“看了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使人深深地体会到印度的优美悠久的文化艺术……”

其次,所有优秀的艺术家,都在本民族的文化土壤中汲取养料,卡拉玛姐妹也是一样,“吸收着大地母亲给予它的食粮的供养”。没有印度悠久文化的陶冶,没有印度文化历史的内涵,卡拉玛姐妹的舞蹈就不会如此优美动人。

4,用多媒体介绍印度宗教及文化概况。

——尽管如今印度属于资本主义国家,但宗教权力极大,因此也有人说印度是一个宗教国家。印度几乎所有的文化艺术方式、内容也都受此妨碍,多以表现宗教为主题。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也同样如此,例如第18小节中提到的莲花、鹿、孔雀、蛇等动物在印度的宗教中都有其意味意义。因此……

五、练习:

延伸考虑一:

援用原文说说,为什么卡拉玛姐妹的舞蹈能那么样地打动人心?

——第19、20小节原文:“印度的优美悠久的文化艺术:舞蹈、音乐、雕刻、图画……都好像一条条的大榕树上的树枝,枝枝下垂,入地生根。……还会不断地给她们以滋养培养的。”

延伸考虑二:

这篇文章的文字特别优美,值得我们一读再读。能否结合本人的感受或学习生活体验,说说为什么冰心奶奶能写出如此一篇优美的文章,像卡拉玛姐妹的舞蹈那样打动人心?

——我个人认为,冰心老人之因此能写出如此一篇优美的文章,首先可能是她从小就对文学怀有极大的兴趣,观察或写作时能全身心肠投入。

其次是她在文学以及其他方面坚持不懈的学习,从民族文化的土壤中汲取了许多珍贵的养料。

三是由于她的勤奋。从她十几岁开场发表文章到她逝世,不断笔耕不辍,坚持写作近八十年。这些都是特别值得我们学习的。

六、比拟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