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历史必修三专题二复习提纲.doc

发布:2016-04-13约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专题二 中国古代的科技与文化 第一讲 古代中国的科技 课标: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发展的贡献。 知识归纳: 一、科技发展的前提条件 1、中国古代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促进生产力迅速发展,为科技发展提供经济保障; 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与发展,为科技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 3、政府对科技的重视与支持; 4、中外民族融合和民族交往促进科技发展; 5、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为科技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6、古代人民和科学家们的勤劳创新 二、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 ①??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服务于生产和巩固统治的需要。 ②?具有较强的经验性?,科技著作大多是对生产经验的直接记载或对自然现象的直观 描述。 ③ 未能转化为普遍的生产力。 三、概况 (一)四大发明 造纸术: ① 纸出现以前的书写材料——甲骨、青铜、竹木简、帛。 ② 西汉发明植物纤维纸,不适于书写。 ③ 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制成能书写的纤维纸,人称“蔡侯纸”。 ④ 纸的发明,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发展。 印刷术: ①唐朝:现存世界最早的雕版印刷品《金刚经》。 ②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③13世纪后传入朝鲜、欧洲。 ④ 印刷术的发明,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传播,还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火药: ①唐:发明火药,孙思邈《丹经》记载,唐末用于军事战争。 ②五代、宋:广泛应用。如火炮、火箭、突火枪等。 ③14世纪: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对资产阶级战胜封建主义起了重要作用,。 指南针: ①战国:司南。 ②北宋:发明指南针,并用于航海。 ③13世纪:传入欧洲,在地理大发现中起了重要作用。 意义: ① 对中国:是中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 ② 对世界: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推动了世界科技文化的发展。在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主义,由封建主义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1、“四大发明”在中国和西方的不同效果说明了什么问题? 说明:社会环境决定了科技作用的发挥。 2、16世纪以后,中国为什么没能产生近代科学? 根本原因:腐朽的封建制度。 其它原因: ① 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阻碍了科技发展; ② 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使科技发展失去了物质基础和动力; ③ 八股取士和文化专制,禁锢了知识分子的思想; ④ 重人伦、轻自然的文化传统妨碍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二)天文学 ①战国:《甘石星经》中《石氏星表》为世界最早的星表 ②两汉:西汉留下世界最早对太阳黑子的记录;东汉张衡:发明水运浑象仪,地动仪早欧洲1700多年。 ③唐朝:僧一行:制定《太衍历》;创制黄道游仪;世界首次实测子午线长度。 ④元朝:郭守敬制成简仪,比欧洲早300多年;编制的《授时历》是我国古代最精确的历法,早欧洲300多年。 (三)数学 ①春秋:九九乘法表。 ②西汉:《周髀算经》勾股定理,早西方500年。 ③东汉:《九章算术》标志我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十进位值制,中国最早使用。 ④南朝:祖冲之圆周率点后第七位,比世界早1000年。 (四)农学 农业技术—— 混合选择法(选种)、人工杂交 农学著作—— ①《齐民要术》北魏贾思勰著,是我国现存的一部最早最完整的农书。②元代的《农桑辑要》是现存最早的官修农书。③元代王祯的《农书》重点放在生产工具的改革方面,其中的《农器图谱》占全书篇幅4/5,附有306幅插图。④明代徐光启编写的《农政全书》不仅达到传统农学顶峰,还吸收了西方自然科学知识,徐光启被誉为“中国近代科学先驱”。 (五)医学 中医学—— ①远古时期,我们的祖先就独创了针灸疗法 ②战国时期有了医学分科 ③ 著名医生扁鹊提出四诊法(望、闻、问、切)成为中国中医传统的诊病法 ④《黄帝内径》编撰于战国,成书于西汉,提出病理学说,该书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 ⑤东汉末年,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治疗学(临床学)的基础。⑥华佗除创制五禽戏外,还发明了麻沸散,开创了世界医学史上全身麻醉之先河。 中药学——①《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编定和颁布的药典 ②孙思邈著有《千金方》 ③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创立世界最先进分类法,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 (六)建筑学———— ① 能工巧匠——战国鲁国公输般、隋朝工匠李春(赵州桥) ② 著名工程——都江堰(战国) 、万里长城(秦朝)、大运河(隋朝)、唐都长安、辽代应县木塔、北京城(明朝)。 第二讲 古代中国的书画 课标: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知识归纳: 一、汉字 ① 起源——新石器时代的刻画符号 ② 成熟——商代甲骨文 ③ 西周——“金文”、“籀文” ④ 秦朝---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