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二复习提纲(下).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
第一节、“自由放任”的美国
一、1929-1933世界经济大危机
1、原因
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②直接原因:生产与销售的矛盾激化
③具体原因:盲目生产、无序竞争、自由放任主义盛行、财富分配严重不均,以及胡佛政府的不干预等因素
2、爆发:1929年,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市场大崩溃为先导,出现疯狂的股票抛售风
3、席卷:股市崩溃迅速席卷美国整个经济部门,并在资本主义世界引起连锁反应
4、表现:股市崩溃、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失业剧增、生产下降
5、特点: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强
6、影响
①破坏社会生产力 ②浪费社会资源
③激化资本主义社会的一切矛盾
A、国内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间的矛盾;(工人罢工)
B、资本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间的矛盾;(由于英、法等国向殖民地转嫁危机)
C、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关税战、倾销战、市场战、货币战。)
二、胡佛政府的反危机措施
1、一贯措施:继续奉行自由放任主义,反对政府干预经济
2、1932年措施:
1932年是美国四年一次的总统大选举,为了赢得选举,胡佛采取了两大举措:
①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大银行、大企业、大农场贷款;(主要目的是维护大资产阶级利益)
②签署紧急救济与工程建设法,扩大公共工程项目。
但他依然实行通货紧缩政策,削减政府开支,反对联邦政府进行救济,结果并未缓解危机。
3、特点:自由放任政策,反对政府干预经济
三、经济危机对美国的影响
1、金融和信用危机
2、工农业生产遭到巨大损失和倒退
3、对外贸易额急剧下降
4、国民收入锐减,失业剧增,贪富悬殊加剧,阶级矛盾尖锐
5、美国社会出现全面危机。
第2节、罗斯福新政
课标要求
列举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整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一、罗斯福新政实施的背景
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的沉重打击
2、胡佛的反危机措施杯水车薪
3、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
二、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1、目的
①直接目的:结束经济混乱,摆脱危机
②根本目的:巩固资本主义制度
2、两个阶段
(1)第一阶段:1933年3月到1935年初(特征:采取应急措施,结束混乱状态,稳定人心。)
(2)第二阶段:1935年到1939年(特征:巩固和发展已取得的成就。)
3、新政的内容
措施 内容 目的 ①整顿银行业,克服金融危机 《紧急银行法》 恢复银行信用 ②加强工业计划指导 《工业复兴法》 防止盲目竞争 ③调整农业政策 《农业调整法》 稳定农产品价格 ④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 《联邦紧急救济法》 增加就业、刺激消费、稳定社会 ⑤保护劳工权利 《全国劳工关系法》
《公平劳动标准法》 缓和劳资矛盾 ⑥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保障法》 稳定社会,早日摆脱危机 三、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及作用
1、特点:国家对经济的直接干预
2、实质: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3、作用:
①摆脱经济危机,推进经济发展
②对战后美国政府的社会经济改革以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改革产生了深远影响
③缓和社会矛盾,使美国避免走上法西斯的道路
④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特别是社会保障体系的初步建立
⑤对当今中国的新农村建设也有借鉴意义
四、渡过难关
1、1939:重新回升
2、二战期间:彻底摆脱
3、二战后:繁荣发展
第3节、当代美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课标要求:
1、掌握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概况和影响
2、掌握美国经济政策不断调整地原因、内容和效果
3、掌握美国“新经济”出现的背景、概况和局限性
一、发达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1、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
(1)二战后,美国经济实力在世界经济中占据绝对优势。
(2)二战期间,美国联邦政府建立起庞大的经济调节机构统管经济,并兴建了大批企业,其调节和管理职能深入到主要经济部门,保证了战时经济的迅速增长,也促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巩固和发展。
2、表现:
①政府运用财政和金融手段刺激生产和消费,干预资本主义的再生产;
②政府补贴出口产品,维持高出口水平;
③政府大力投资科研和教育,推行福利主义政策。
3、特点:
与西欧不同,不是实行工业国家化,而是依靠增加政府开支和大量军事订货、实行优惠税率来刺激生产和增加社会固定资本投资。
4、实质:虽然建立了国有企业,但美国的经济体制仍然是典型的资本主义私有制
5、影响:从20世纪50年代起美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
二、不断调整的经济政策
时间阶段 代表总统 应用理论 主要政策 主要成就 存在问题 二战后到20世纪60年代末 杜、艾
肯、约 凯恩斯
主义 充分就业、
赤字财政、通货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