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增减挂钩”政策下的农民被上楼问题.ppt

发布:2018-05-08约3.03千字共2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一场让农民“上楼”的行动,正在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进行。 “增减挂钩”政策下的 农民被上楼问题 中央做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议已经有5年了。前几年,新农村建设主要是“两依赖”:农村基础建设依赖中央财政,农村经济发展依赖引进外资,“两依赖”的新农村建设几乎没有大作为。最近两年,新农村建设热闹起来了,最典型的是山东诸城、淄博、临沂、济宁、德州、聊城等地的新农村建设,被媒体称之为“新农民上楼运动”。 最近,“新农民上楼运动”演变为农民“被上楼”运动,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换取城镇建设用地指标,将农民的宅基地复垦来增加耕地,从而强迫农民搬出平房,搬上楼房住。一场让农民“被上楼”的行动,正在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进行。这一系列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被上楼”运动 “新农民上楼运动” 事件的阐述:地方政府“圈地运动”,农民“被上楼” 农民“被上楼”的原因剖析 事件产生的不良影响 对策建议:两个转变,保障利益,因地制宜,保护特色 目 录 换取城镇建设用地指标 将农民的宅基地复垦来增加的耕地 强迫农民搬出平房,搬上楼房住 失去宅基地农民 “被上楼” 各地规模浩大的拆村运动,打着各种旗号,例如城乡统筹、新农村建设、旧村改造、小城镇化等。也有对应政策推出,诸如“村改社”、“宅基地换房”、“土地换社保”等等,这些拆村运动使得农民不得不“被上楼”。 2 为了确保我国耕地红线,引导地方政府节约用地,国土部2008年正式颁布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管理办法》,将农村建设用地与城镇建设用地直接挂钩,若农村整理复垦建设用地增加了耕地,城镇可对应增加相应面积建设用地———是谓“增减挂钩”。    但旨在节约土地的“增减挂钩”机制,很快变了味,成为各地搞土地财政的利器。多省市正“撤村”换取建设用地,利用政策漏洞扩大土地财政;失去宅基地农民“被上楼”。 这项政策被地方政府利用、“曲解”,成为以地生财的新途径。有的地方突破指标范围,甚至无指标而“挂钩”,违背农民意愿,强拆民居拿走宅基地。演变为一场新的“圈地运动”。 宅基地转化后的增值收益,被权力和资本“合谋”拿走。农民则住进了被选择的“新农村”,过着被产生的“新生活”。 专家指出,这是一次对农村的掠夺,强迫农民上楼并大规模取消自然村,不仅与法治精神相违背,对农村社会也将带来巨大负面影响。 10月,走在山东、河北、安徽等地,会发现一些高层小区在农村拔地而起。 在河北廊坊,2006年被评为河北省生态文明村的董家务村,如今已成一片废墟,大片新修的村居在铲车下倒塌,刚修好的“村村通”水泥路被铲平。 山东诸城取消了行政村编制,1249个村,合并为208个农村社区。诸城70万农民都将告别自己的村庄,搬迁到“社区小区”。 山东诸城枳沟二村, 一名农民在瓦砾上吃午饭。 四川“双流”农民 山东诸城土墙社区部分宅基地已经拆除,远处为村民集中居住的楼房正在建设。 通过强制减少农村宅基地面积,为城镇建设换取增量用地面积,进而获得更多的土地级差收益,维持并扩大地方政府的卖地财政。 zzzzzzzzz 农民“被上楼”的原因剖析 有些地方政府擅自扩大试点范围,有的违规跨县域调指标,大多违反规定的最终指向都是农民宅基地。管理办法要求,要在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复垦潜力较大的地区试点,现实中,不顾实际情况,“一刀切”拆并村庄的做法,非常普遍。 执行中存在问题 “增减挂钩”政策存在政策漏洞: 本该是先复垦,再占地。但由于政策允许先占地,三年内复垦归还,导致了很多地方只顾占地,不按时复垦归还。 政策漏洞 曲解“增减挂钩” 本来是为增加耕地的一项积极措施,但这项政策被地方政府利用、“曲解”,成为以地生财的新途径。有的地方突破指标范围,甚至无指标而“挂钩”,违背农民意愿,强拆民居拿走宅基地。演变为一场新的圈地运动。 不良影响 影响社会稳定 违背经济规律 侵犯农民权利 影响农民收入 2 土地问题已占全部农村群体性事件的65%,已成农业税取消后,影响农村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首要问题和焦点问题。在有些地方,政府拿走宅基地利益的同时,甚至还要求农民交钱住楼房。在江苏省邳州市坝头村,村庄被整体拆迁,当地建设了数十栋密集的农民公寓,要村民补差价购买。因补偿款购买不起足额面积楼房,坝头村35岁女子徐传玲去年10月自杀。今年1月,当地强制农民上楼,十多人被打伤住院。这种强迫暴力事件在其他省市也有发生。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 不良影响 影响社会稳定 违背经济规律 侵犯农民权利 影响农民收入 2 就我国目前的现状来说,强制推进集中居住违背了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世界银行研究指出,人均G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